孔子师郯子的师意思

意动用法,以……为师 。从师 , 跟从老师学习 。出自韩愈的《师说》 。韩愈作《师说》的时候,有人以为是在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这大致是可信的 。这年韩愈35岁,刚由洛阳闲居进入国子监,为四门学博士,这是一个“从七品”的学官 。但他早已有名 。
【孔子师郯子的师意思】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 , 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 , 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 , 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 , 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 , 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 , 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 , 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 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
李氏子蟠,年十七 , 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 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
翻译: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 。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 。从师的传统,哪里去考虑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ü糯┐邮Γㄑ埃┑姆缟胁涣鞔丫芫昧耍∠胍嗣挥幸苫竽寻?古代的圣人 , 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 , 大概都出于这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 。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 , 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 。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 。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 。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 , 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 , 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 。”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 。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 。孔子曾师从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 。”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 , 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 , 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 , 向我学习 。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 。
鉴赏:文章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教育了青年,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 。文中列举正反面的事例层层对比,反复论证 , 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 , 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也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 。全文幅虽不长 , 但涵义深广,论点鲜明 , 结构严谨 , 说理透彻,富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