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三伏天 三伏天是什么
1、三伏 , 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 , 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 。每年三伏天出现在公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 。“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 。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干支历的节气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 。
【什么是三伏天 三伏天是什么】2、我国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 , 夏至以后的第3个庚日、第4个庚日分别为初伏(头伏)和中伏的开始日期,立秋以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第一天 。因为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所以初伏、末伏规定的时间是10天 。又因为每年夏至节气后的第3个庚日(初伏)出现的迟早不同,中伏的天数就有长有短,可能是10天,也可能是20天 。
推荐阅读
- 四物汤什么季节喝呢
- 猪手红枣汤怎么做
- 白萝卜加蜂蜜止咳是否要煮熟才吃
- 牛鞭汤材料是什么
- 关东老鹅汤做法有什么
- 跳绳的制作步骤是什么 跳绳的制作步骤有哪些
- 顾明思义是什么意思
- 酸汤肥牛米线的做法是
- 家常补血乌鸡汤做法
- 武松是用什么武器打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