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Damak)的首都叫哥本哈根(Cpenhngon),又作哥首哈根,两个词的意义原本相同,都源于“夏耕之尸” 。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人无首,操戈盾立,名曰夏耕之尸 。故成汤伐夏桀,于章山克之,斩耕阙前,耕既立无首,(逃)厥咎,乃降于巫山”
这就是说,夏耕是夏桀的臣子,在汤伐夏桀的时候,败桀于章山,汤在此杀了夏耕,砍掉了夏耕的头,“有人无首,操戈盾立”,说的是一个无头人像,即夏耕的像,一手持矛,一手持盾,无首而立 。在《山海经》中还有一位刑天氏,与夏耕的形象有些类似,刑天即衡天、兴安,刑天氏曾与轩辕争神;被黄帝斩首,因此,谐音称为刑天,结果刑天氏“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舞干戚,而夏耕之尸则是“操戈盾立”,干戚即戈盾 。但他们是不同时代的两个人 。
“于章山克之”,《史记·夏本记》正义引《准南子》:“汤败桀于历山,与妹喜同舟浮江,奔南巢之山而死 。”《淮南子·坠形训》:“汤为整兵鸣条,困夏南巢,谯以其过,放之历山” 。一般认为“南巢”为卢江居巢,“历山”为历阳之山,皆在南方 。但汤伐桀的战争似乎并未向南发展,首先商汤为燕人,也就是东北人,“整兵鸣条”的“鸣条”,即孟鸟,“满洲”是它的谐音 。
《海内西经》云:“孟鸟在其(室韦靺鞨)东北” 。正是今辽宁、吉林地方,孟鸟统治东北后,地以人名,即鸣条、满州 。其次,夏朝的第一位君主为大禹,大禹之父为稣,稣之父为颛项,而颛预高阳之国本在东北的扶余,自然东北就成了夏的根据地 。这样看来,“历山”地名虽然在中国各地均有分布,但在这里比较接近的却是辽宁省南部的“立山” 。古书有烈山氏,《左传》作历山氏,即因居于历山而得名,如此“章山”则可能与辽宁省的彰武有关 。汤放夏桀于南巢,而把其家属放于历山,使其脱离属众,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其家族经过长期的休养生息后发展壮大,成为契丹,契丹正是“夏”,原本为一族 。因而《坠形训》所述则正相反,应为“困夏历山,放之南巢” 。
汤既败夏桀,斩夏耕,夏耕的家族自然要携夏耕之尸逃走,“(逃)厥咎”,指的并不是夏耕,因为夏耕已死,而是指夏耕家族;“乃降于巫山”,指迁到了巫山居住,巫山的地理位置并不是建平县的巫山,而应当在西方,即今天的欧洲 。因为《大荒西经》中的这段文字之前叙述的是非洲北部,在它后面叙述的则是“吴回”、“一臂民”,吴回即无怀,在伏羲氏时代;而后来帝喾时代,陆终(老童)之子黎被封于此,又沿用了“吴回”之号,这就是后来的乌桓(回、怀、桓、古音相通);一臂民即只有一条胳膊,又叫“奇左”、“奇肱”,也就是西方所说的“吉洪诺夫”,飞艇的发明者 。此外,《大荒西经》中又叙述有“十巫”,为以色列走失的十个家族,其中的“巫姑”就是今乌克兰,这里也可以称作“巫山”;而《山海经》中的大巫山,则是指乌干达 。
夏耕家族迁徒后到达了西方,其具体位置就是丹麦的哥本哈根,又作哥首哈根 。夏,古音与雅、哈、阿相通,哈根就是夏耕,哥首哈根就是“割首夏耕”,即割去脑袋的夏耕,之所以又叫哥本哈根,实际与哥首哈根的意义相同;“本”也是“首”人的根本就是头,大概是因为避讳改“首”为“本” 。
【丹麦首都,谁能说说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历史故事】在今天丹麦的童话中,常见到一武士的形象,全身盗甲,有时手还持有矛和盾,但头盔里面却没有头,这正好与“有人无首,操戈盾立”的夏耕之尸的形象相同,这更进一步说明二者的渊源关系 。
最后再谈一下“丹麦”一词,《大荒西经》中有“深目民”,深又有音耽(dan),有如沈,有shen,chen,dan等音;目,音mi,因此深目就是丹麦 。《尔雅·释地》中有“大蒙”,指极西之地,与极东之地,“东蒙”、“东明”相对应,说的也是丹麦 。大蒙、丹麦、深目都是同一词的不同写法 。
推荐阅读
- 各国首都,你知道全球各国首都是哪里吗
- 首都国际机场离什么景点近
- 谁能谈谈母亲节的由来中国传统节日中,是没有母亲节的吧
- 谁能介绍几本关于罗大伦博士的书
- 澳大利亚首都悉尼,澳大利亚的首都为什么不是悉尼或墨尔本
- 耶路撒冷是哪个国家的 为什么耶路撒冷被称为以色列的首都?
- 为什么明朝要把首都定到北京
- 丹麦面包的湿度和温度控制在多少
- pek是哪个国家
- 佛祖的由来,谁能说说佛祖的由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