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I KUA子弟”这个梗其实老早就已经出现过了,比如电视剧《父母爱情》中,江德福就曾经说同事王政委的儿子、自己后来的姑爷王海洋是“ZHI KUA子弟” 。至于编剧的用意嘛,不言而喻,无非就是说江德福没文化……
文章插图
电影《你好,李焕英》中再次出现这个梗,其实完全是在“炒冷饭”,并不是原创 。不过,这“冷饭”炒得,还算成功吧,至少没有让人觉得是“硬抄袭” 。之所以会如此,主要还是因为剧中贾晓玲和沈光林“一唱一和”,反倒是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
文章插图
什么意思呢?如果剧中仅仅是贾晓玲这么说,很显然就是在“硬抄袭”,毫无疑问 。无非是生硬地强调贾晓玲读书时不用功,不是吗?毫无喜剧感可言 。可剧中的沈光林非但没有听出来,反倒是也顺着说出了“ZHI KUA子弟”来,这种碰撞产生的连锁反应就不一样了 。剧中的沈光林一直声称自己不是靠“厂长爹”、而是靠的自己的“才华”,可这句“ZHI KUA子弟”把他的裤衩子直接晒到了太阳底下!他就是一个不学无术、靠“厂长爹”上位的纨绔子弟 。一个说自己是“靠才华”上位的“播音员”,居然把纨绔子弟读成了“ZHI KUA子弟”,不讽刺吗?不搞笑吗?这才是剧中这一段的“笑点”所在 。
文章插图
当然,这与电影的时代背景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如果时代背景设置在现在,你说“ZHI KUA子弟”,别人也回应你一句“ZHI KUA子弟”,那就显得太生硬、太做作了 。但我们要知道,那是在一九八一年!记得小时候,我父亲名字中的“树”字,就经常被人写作“书”字,而且彼时没人觉得有什么不对的,甚至连我父亲也无所谓……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我居然搞不清我亲爹到底叫什么 。这样的事情,在现在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不是吗?但在那个时代,太正常不过了——“字读半边不算错”嘛!
文章插图
再比如“粤语”这两个字,上世纪九十年代,粤语开始风靡大江南北,但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本人老家的那个小镇上,几乎人人都管粤语叫“AO语”,而且人人如此,没有任何人觉得自己说错了!所以,在一九八一年,把纨绔子弟读成“ZHI KUA子弟”并没有什么突兀感,反倒是会引发许多七零后、八零后甚至五零后、六零后的共鸣——“咱那会儿不就是这么读的吗?”
文章插图
看似不经意、看似是“抄袭”,却与时代背景无缝衔接、与剧情环环相扣,这就是《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 。搞笑、甚至是恶搞,但是却走了心,并不是为了让你笑而咯吱你笑!一切的笑,其实都是为了后来让您哭、哭得一塌糊涂……不得不说,贾大美女这部导演处女作的确是走了心的,并不完全是为了圈钱,恐怕连她自己都不会想到这部电影的票房能够到现在这个地步 。尤其是最后的泪崩戏,这不是演员演出来的,这就是闺女哭娘、真哭出来的!
文章插图
这不仅仅是一个逗笑的包袱,里面还满藏深意 。细品之下让人感动 。
我认为沈光林是真的不认识,贾晓玲分为认识和不认识两种情况,这里导演安排了一种开放式的剧情 。
1,首先影片借这个明显的错误来说明沈光林的文化水平不高,从小到大都是受厂长父亲的安排,长大后因为没有文化,他老爸甚至还专门安排给他一个播音员的闲差;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个学渣,官二代 。
文章插图
而李焕英是一个新时代女性,她不爱慕虚荣,知足常乐;这类女性通常喜欢有文化有情趣,独立自主的男性 。这点从最后文强给她送花能看出来,文强虽然没有太多钱,但他却符合李焕英的择偶标准 。也从侧面告诉大家,幸福的概念是发自内心的感觉,和金钱没有关系 。
文章插图
所以导演通过这个细节埋下了一个伏笔,预示了沈光林和李焕英不会结婚 。其实在撮合他们俩的事情上,贾晓玲做了一个很伟大的选择:如果沈光林和李焕英结婚了,按照蝴蝶效应,就不会有后世的贾晓玲了 。为了让妈妈幸福,贾晓玲是选择牺牲自己的;显然她失败了,这只蝴蝶的翅膀煽不起来 。
文章插图
2,其次,贾晓玲是穿越过去的,虽然学习成绩很烂,但不代表就不认识这个词,只是按实际年龄来说,沈光林是她的叔叔,当场揭穿叔叔的口误,是非常没有礼貌的行为,所以她陪着沈光林一起错 。也说明贾晓玲不会读书,但是李焕英将她教育得非常懂事,孝敬,体贴人 。
文章插图
【为什么晓玲和厂长儿子都把“纨绔”说成了“zhi kua”】3,最后就是贾晓玲也不认识这两个字 。那么也就成了一个逗笑的包袱 。所以我觉得这里是一种开发式剧情,由观众自己去思考,可以更好地与影片产生互动 。
推荐阅读
- 漩涡水户和玖辛奈什么关系,漩涡玖辛奈几岁成为九尾人柱力
- 顾佳和太太们怎么了 顾佳为什么和太太们撕破脸
- 井水和矿泉水有什么区别
- 核酸和核苷酸的区别,核苷酸和核酸的区别是什么
- 为什么红豆如此受欢迎 你吃对了吗?
- 小米4c插移动卡为什么不好使
- 健康饮酒的标准量和速算公式
- 节假日免过路费,为什么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
- 抖音怎么复制别人的名字,手机为什么复制粘贴不了
- 奇异果和弥猴桃的区别 奇异果和弥猴桃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