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从事认识活动以前必须先对认识能力本身进行一番批判性的考察,以确定它是否能承担起我们所赋予它的任务-把握绝对真理”,康德如是说 。人的认识能力分为几种,今天我们就来谈谈理性和感性 。
那什么是理性,什么又是感性呢?简单的说,理性就是一个人对某一件事能够做出理智的分析和判断,头脑不会发热,做决定不冲动;而感性则是一个人对待某一件事完全凭借心情,容易感情用事,不管事情对错 。然而,不同的事情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不能说一个人有理性好,也不能说一个人感性不好,这就要看事情是怎样发展的 。
感性和理性也有几个不同点 。第一,理性和感性反应到人身上就是处理方式的不同,也就是思维方式的不同 。理性的人做事情之前会思虑再三,考虑得失,会计较很多方方面面,要顾全大局;感性的人做事则不同,他们通常凭感情用事,没有经过深入的思考,不会去考虑事情的后果,感性的人做事往往会不明智和冲动 。
【什么是理性什么是感性的人】第二,理性和感性对认知对象本身的态度不同 。感性的人做事情不用考虑太多,跟着感觉走,他们不会活的那么累,世界很简单,相对容易与之相处;感性的人对事情理解会相对深刻一些,对事情产生的结果要求更高 。
历史上也有很多理性与感性相对的例子 。例如唐太宗与魏征 。魏征是唐朝著名的谏臣,经常像唐太宗提出意见,使得唐太宗改变了很多 。魏征虽然每次直言上谏会触怒唐太宗,但唐太宗都会理智的采纳魏征的意见,正是有了他们两个人的“通力合作”,才有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唐太宗也形象的把魏征称作他的镜子,可以照出他的缺点 。
有一位名人曾经说过“我们需要一种清明的理性,这个理性是在这种嘈杂的世界中拯救生命的一种力量 。同时,我们也需要一种欢欣的感性 。这种感性之心可以使我们触目生春,所及之处充满了快乐 。”所以说,有时候感性和理性是需要并存的 。
人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是一个复杂的动物,任何一个人都需要理性与感性并存,这样事情才会完成的更完美 。在不同的情境中,情感的释放是需要不一样的体现的 。在生活中,一个人应该感性多于理性,一个人在生活中感性多了,会显得他有人情味,人比较好相处;在工作中,应该理性多于感性,对工作理性的思考,是工作效率大大增加,对工作有好处 。
感性和理性应该相辅相成,一个人少了感性,会显得没有人情味;少了理性,又会显得太死板 。所以,我们来处理事情,应该寻求感性和理性之间的平衡,这不失为一个处理工作和人际关系的好手段 。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打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说说浅见:先有感性,然后才有理性 。从定义上看,感性是主体对客观世界的重现能力,获得的是体验;理性是对感性获得内容的再加工,得出是预测,或称之为判断亦同 。
感性本身没有对错好坏之分,只有信息获取量多少的区别 。好坏不过是一个人对体验本身的价值理解 。文无第一和盲人摸象,就是对感性本身的理性解读 。理性是对感官获得材料和内容,结合记忆和因果等规范性加工后,所得出预测性结果的过程 。这里的预测不是预知,理性只能输出预先性个判 。作为个体判断,必定要接受群体和时间的检验,故必有是否与现实相符的对错之分 。科技与经济,是理性范畴 。
但现实中,我们经常把获得感(感性)与判断力(理性)搅在一起,以获得他人和社会层面的认同,体现自我或个体组织的价值 。
其实,大部分哲学思考讨论的就是这个搅在一起分不清的问题:“白马非马”是,《理想国》是,《忏悔录》是,《瓦尔登湖》是,《乌合之众》也是,连哲学的三大问题“我是谁?从哪儿来?往哪儿去?”也是 。但这是个目前谁都说不清的问题,我个人觉得可以用“我们该信什么?”来概括 。连黑格尔都用把它俩搅在一起的话说:“美,是的感性的理性表达 。”
推荐阅读
-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白血病吗
- 求小说女主是穿越成老鼠的
- 衣服发黄用什么洗白
- 立夏是不是就开始热了
- 6码是多大
- 车故障灯显示这是什么问题
- 黄油是什么是用什么做的啊
- 封不觉是哪个小说的主角
- 打篮球的投篮手势是怎样的
- 多次小型地震是不是预示有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