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古人谈读书一的意思,古人谈读书全文意思

古人谈读书一的意思

一 古人谈读书一的意思,古人谈读书全文意思

文章插图
古人谈读书一的意思是: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
其原文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古人谈读书(一)全文意思古人谈读书
朱熹 〔宋代〕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来自朱熹)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来自曾国藩)
译文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
我曾经说: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 。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没有专注统一,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么一定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了,也记不长久 。这三到中,心到最重要 。若心神集中了,眼和口还会不集中吗?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有志气则绝对不会甘心居于下等;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我满足,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有恒心则必然没有干不成的事情 。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缺一不可 。
注释
敏:聪明 。
好:喜好 。
耻:以……为耻 。
知:通“智”,聪明,智慧 。
厌:满足 。
诲:教导 。
谓:说 。
漫浪:随随便便 。
急:要紧,重要 。
盖:在句首,发语词 。
士人:泛指知识阶层 。
恒:恒心 。
下流:下等,劣等 。
断:副词,表示绝对、一定 。

古人谈读书其一其二翻译简单古人谈读书其一的翻译是聪敏勤勉又爱好学习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疲倦 。《古人谈读书》是从《训学斋规》、《论语》、《曾文正公全集》文献中总结古人读书的方法 。
《古人谈读书》其一的原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古人谈读书》是三则关于古人读书的言论总编 。
《古人谈读书》出自《论语》 。《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 。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 。
《论语》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自宋代以后,被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古代学校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 。
《古人谈读书》翻译(一)原文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译文
天资聪敏又喜好学习的人,不以向地位、学识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导别人不知道疲倦 。
《古人谈读书》其一出自《论语》,记录孔子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
【一 古人谈读书一的意思,古人谈读书全文意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