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由来:厦门的历史历史


城市的由来:厦门的历史历史

文章插图

厦门最初见于各类文献、文章称新城,嘉禾屿,嘉禾里,中左所等,直到后来定名为厦门 。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诚如厦门之名 。
一、新城
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南院派始祖陈邕被谪贬入闽,先居福建三山,旋迁兴化枫亭井上,又移惠安社稷坛后,最后徙迁漳州南山下,通津桥南的驿路旁,建宅居焉 。因筑宅宏其范囿,被参谤私建宫殿诬为谋反之罪,朝廷派钦差大臣查处,祸将临头 。陈邕之女金娘谓其父曰:务将家宅改为寺院,吾削发为尼,庶可弭谤而免祸 。陈邕遂将家宅改为“南山寺”,物业施舍予寺 。金娘把剃下的长发当笔,写下“悠然”两字,终身事佛为尼,法号“玄妙”,后敕赐为“金花郡主” 。
城市的由来:厦门的历史历史

文章插图

陈邕举家迁居龙溪县三都水头社(龙溪县三都明清时期属于海澄县,今厦门海沧区,水海沧水头在今海沧大桥下,与厦门岛比邻),卒后加谥忠顺王,葬于水头 。陈邕生有四子,长子夷则;次子夷锡;三子夷行;四子夷实 。
夷则为唐进士,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德宗建中二年(781年)与其弟及独子俦,举家三百四十余口迁入今厦门岛,于江头毗邻的浦园定居,始托足茅舍,今人号其处曰:“陈寮洗马坑”,因与光州固始学士薛令之来自同乡里,乡人至今犹有“南陈北薛”之称,当时厦门有“新城”之说 。
二、嘉禾屿
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厦门岛上曾生长过一茎数穗的水稻,当地人以为这是一种祥瑞之兆,于是就叫这里为“嘉禾屿” 。因宋代一般将县以下行政区分成乡,乡下设里,当时厦门岛人口不多,为里级单位,属于泉州府同安县,故续前称谓称“同安县绥德乡嘉禾里” 。

三、厦门及中左所
明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经略福建,于沿海建了五卫十二所,其中泉州永宁卫又分前后左右中五所,后移中左所于厦门,并筑城于岛西南端,今厦门中山路一带 。此时期称厦门岛为“中左所” 。
【城市的由来:厦门的历史历史】明代初期,九龙江流域,即今漳州月港逐步取代泉州港成为南中国对外贸易的中枢,九龙江出海口也成为预防奸民勾结倭寇的重要海防要道,当时月港两岸及整个九龙江出海口设置了诸多巡检司和千户所,如屹立海中镇守门户的海门巡检司(海门岛),九龙江出海口北岸濠门巡检司(嵩屿),固若金汤镇守海门之金门千户所(金门),在金门之上,海门之下,人称下门中左所,即今日厦门之称为来源 。
四、厦门的定名
闽南人对于称谓一般分成白读和文读,对于一般称谓在正式场合一般也会冠以雅称 。最常见如墓碑,同安称同邑或银同,海澄称澄邑,莆田称莆阳,晋江称温陵 。而小地方则更是如此,比如集美,原称集尾或浔尾,今日雅称集美,过去雅称浔江;海沧石塘原名石林兜,钟山原名钟林尾 。而厦门,源于下门,后雅称为夏门,在后期又逐渐借用及演变成厦门 。
城市的由来:厦门的历史历史

文章插图

有人可能会质疑,为何下门会后来居上取代嘉禾屿的称谓 。其实不然,在历史上,厦门岛一直归属泉州府同安县管辖,嘉禾里行政中心一直在岛的东面,靠近同安一侧,而厦门与之相距甚远,更多的时期是作为军事机构镇守漳州府附近的九龙江,相当长时期,厦门军事上归属于漳州府的镇海卫 。而直到解放后,大家口中的厦门依然仅指的是中山路一带的老城区,厦门岛的大部分仍称禾山,一个嘉禾屿雅化后的名字 。
随着经济文化由陆地转向海洋,厦门喧宾夺主,风头盖过禾山,最终成为厦门岛的代称,乃至整个同安县,现在的厦门市 。
以上,或许对,或许错,欢迎指点 。
厦门是一座拥有优美海景,空气清新,环境宜人的海岛城市 。每年都被评为“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不仅如此,厦门人具有闽南人热情好客的特质,让这座旅游城市更是成为常年必去的热门榜旅游城市之一 。
城市的由来:厦门的历史历史

文章插图
那么厦门的名称是由何而来呢?
民国三年(1914年),南路道改名厦门道,民国十四年(1925年)废厦门道 。民国二十八(1939年)7月1日,成立日伪厦门特别市政府 。抗战胜利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0月4日重建厦门市 。
厦门由“下门”雅化而来,“下门”之名,在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建城之前已经存在 。“门”是地名的通称 。古时船户、渔民把江河入海处有山崖的地方,形象化地称之为“门” 。“海门”在九龙江进入厦门港海域这间,往下到鼓浪屿和厦门岛,是海潮进出的通道,像护域河河水进出的门,也就是“濠门” 。“濠门”以下的一个门叫“下门” 。厦门处于九龙江口外侧,与内侧的海门相对而言,是在下的出海口,人们俗称“下门” 。所以说“厦门”就是“下门”的谐音雅化而来 。
另一说是:“门”是岛的称谓,如浙江沈家门等 。厦门岛地处大陆的下端,“下门”即下面岛屿之意,雅化而成为“厦门” 。
1935年4月,厦门正式设立厦门市,成为福建省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城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