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吃了河豚会被毒死吗,怎样认识和鉴别河豚鱼?

河豚的身体短而肥厚 。河豚生有毛发状的小刺 。坚韧而厚实的河豚皮曾经被人用来制作头盔 。河豚的上下颌的牙齿都是连接在一起的,好象一块锋利的刀片 。这使河豚能够轻易地咬碎硬珊瑚的外壳 。河豚大都是热带海鱼,只有少数几种生活在淡水中 。河豚一旦遭受威胁,就会吞下水或空气使身体膨胀成多刺的圆球,天敌很难下嘴 。许多种类的河豚的内部器官含有一种能致人死命的神经性毒素 。有人测定过河豚毒素的毒性 。它的毒性相当于剧毒药品氰化钠的1250倍,只需要0.48毫克就能致人死命 。其实,河豚的肌肉中并不含毒素 。河豚最毒的部分是卵巢、肝脏,其次是肾脏、血液、眼、鳃和皮肤 。河豚毒性大小,与它的生殖周期也有关系 。晚春初夏怀卵的河豚毒性最大 。这种毒素能使人神经麻痹、呕吐、四肢发冷,进而心跳和呼吸停止 。国内外,都有吃河豚丧命的报道 。虽然,品尝河豚要冒着生命危险,但是由于河豚的味道十分鲜美 。所以,还是有众多贪食的人拼死吃河豚 。世界上最盛行吃河豚的国家是日本 。日本的各大城市都有河豚饭店 。厨师要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 。毕业考试时,厨师要吃下自己烹饪的河豚 。因此,有些技术不过硬的人,就不敢参加考试逃跑了 。河豚游得很慢 。这是因为大多数鱼通常在身体的后半部所具有的游泳肌肉 。河豚只好利用左右摇摆的背鳍和尾鳍划水 。河豚的牙齿与刺豚的牙齿很相似 。河豚的牙齿融合成一个喙 。上下鹗的牙齿用来咬碎软体动物和珊瑚 。河豚将这些生物活的部分连同蟹、蠕虫和藤壶等海洋生物一起吞食 。
河豚鱼的有毒成分是河豚毒素,它是一种神经毒素,人食入豚毒0.5mg-3mg就能致死 。河豚的肝、脾、肾、卵巢、睾丸、眼球、皮肤及血液均有毒 。以卵、卵巢和肝脏最毒,肾、血液、眼睛和皮肤次之 。毒素耐热,100℃8小时都不被破坏,120℃1小时才能破坏,盐腌、日晒亦均不能破坏毒素 。
每年春季是河豚鱼的产卵季节,这时鱼的毒性最强,所以,春天是河豚鱼中毒的高发季节 。我国《水产品卫生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河豚鱼有剧毒,不得流入市场 。捕获的有毒鱼类,如河豚鱼应拣出装箱,专门固定存放”,所以,河豚鱼还是不吃为好 。仅有少数人是拼死吃河豚,但多数人是因不认识河豚鱼而不小心吃了引起中毒 。
■怎样认识和鉴别河豚鱼?
预防河豚鱼中毒,首先要认识到河豚鱼有毒,并能识别其形状,以防误食中毒 。河豚鱼体形长、圆,头比较方、扁,有的有美丽的斑纹;有些则没有斑纹,而是一片黑色的鱼 。又有形容河豚鱼外观呈菱形,眼睛内陷半露眼球,上下齿各有两个牙齿形似人牙 。鳃小不明显,肚腹为黄白色,背腹有小白刺,鱼体光滑无鳞,呈黑黄色 。
■河豚鱼中毒有哪些症状?
【鱼吃了河豚会被毒死吗,怎样认识和鉴别河豚鱼?】河豚鱼中毒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 。潜伏期很短,短至10-30分钟,长至3-6小时发病 。发病急,来势凶猛 。开始时手指、口唇、舌尖发麻或刺痛,然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四肢麻木无力、身体摇摆、走路困难,严重者全身麻痹瘫痪、有语言障碍、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昏迷,中毒严重者最后多死于呼吸衰竭 。如果抢救不及时,中毒后最快的10分钟内死亡,最迟4-6小时死亡 。有报告显示,日本人河豚鱼中毒病死率为61.5% 。
■误食河豚鱼中毒怎么办?
对于河豚鱼中毒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发生中毒以后应立即将病人送往医院抢救,尽快使毒物排出,并对症治疗 。预防中毒的最有效方法是管理部门严查,禁止零售河豚鱼,如果发现,将河豚鱼集中妥善处理 。
因特殊情况需要加工食用的河豚鱼应在有条件的地方集中加工,在加工处理前必须先去除内脏、皮、头等含毒部位,反复冲洗肌肉,洗净血污,加2%碳酸氢钠处理24小时,经检验鉴定合格后方可销售,其加工废弃物应销毁 。
当然,为了预防意外发生,人们还是不要抱着侥幸心理,为了贪一时的口味享受而去吃河豚鱼 。
当然,河豚在烹饪的时候如果可以长时间的蒸煮也可以使毒性失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