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是哪一年改的悯农

文章插图
锄禾是在2008年改成悯农的 。《锄禾》(或《悯农》)是一首唐诗 , 被选入小学(二年级)语文教科书 , 作者为唐代李绅 , 也有人认为是聂夷中所作 。此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 , 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 , 最后以蕴意深远的格言 , 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
唐诗 , 泛指创作于唐朝诗人的诗 , 为唐代儒客文人之智慧佳作 。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 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 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 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锄禾日当午全诗我们通常说的《锄禾》 锄禾日当午 ,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 粒粒皆辛苦 。是李绅《悯农二首》之一 , 其二也很有名: 春种一粒粟 ,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 农夫犹饿死 。都是反应了统治阶级的敲骨吸髓 , 残暴浪费 , 并对农民表示深切的同情 。
锄禾是哪年改成悯农的《锄禾》是在2008年改成《悯农》的 。
《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 。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 。第一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 , 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第二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 , 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 , 最后以语近意深的格言 , 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

文章插图
作者简介
李绅(772—846) , 字公垂 , 润州无锡(今江苏无锡 )人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进士 , 曾因触怒权贵下狱 。唐武宗时为宰相 , 后出任淮南节度使 。与元稹、白居易等人交往密切 , 在元、白提倡“新乐府”之前 , 就首创新乐府二十首 , 今失传 , 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全唐诗》录其《追昔游诗》三卷 , 《杂诗》一卷 。
八零后读的《锄禾》是什么这首诗产自唐朝 , 它没有华丽的辞藻 , 也没有高深的语言 , 整首诗透露出一股朴素的气质 , 可能正是因为它的这种别具一格 , 才能在那个诗篇造诣极高的盛唐脱颖而出 , 至今仍流传甚广 。

文章插图
这首《锄禾》为何改名《悯农》?具体的原因我也不了解 , 但是我猜想 , 这应该是为了让这首诗的出处回归本初 , 让更多的人知道它的由来与过往 。所以 , 今天借着这篇文章 , 我给大家讲讲关于这首《悯农》背后的历史 。
【锄禾日当午全诗,锄禾是哪一年改的悯农】其实《悯农》并非是一首单独存在的古诗 , 只是《悯农二首》(也称《古风二首》)的后半部分 , 在“锄禾日当午”之前还有四句 , 这四句阐述了作者对于唐朝当时的看法 , 大胆说出唐朝农民的悲苦现状 , 与后面的《悯农》衔接起来 , 才能完整体现《悯农二首》真正蕴含的意义 。

文章插图
这首诗目前有一位主流承认的作者 , 名叫李绅 , 是唐朝的一位宰相 , 地位很高 。当年他还没有考中进士的时候 , 带着这首诗去见吕温 , 吕温读罢这首诗 , 连连称赞 , 当时就表态说 , 李绅前途不可限量 , 有做宰相的本事 , 后来果然应验 。虽然在史料之中 , 对于吕温的这番话有明确记载 , 但是我认为 , 这也就是吕温的一句客气话而已 , 只不过后来真的成真 。但是李绅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 , 起起伏伏多次 , 能够成为宰相 , 也有运气的成分 。
由此可见 , 《悯农二首》在李绅年轻的时候 , 就已经依靠它扬名 , 后来又考中进士 , 应该也与此诗有关 , 比较一个人在文人圈里的名气 , 对于考官来说 , 在评判的时候也会有所影响 。至于评卷是看不到名字的问题 , 这里不多做解释 , 一个人出名后 , 他的文风便会被人认识 , 这还只是其一 。

文章插图
李绅能够写出这样的诗句来 , 可见在李绅少年时 , 也是一位性情中人 , 对于时事针砭利弊 , 敢说 , 敢写 , 大有为唐朝农民请命发声的架势 。只不过在他考中进士之后 , 做了官 , 这种作诗的风格虽然也有出现 , 但是却带有了明显的功利心 。
李绅做官前期 , 并不顺利 , 起起伏伏的十数年 , 期间主要还是以写诗为主 , 与白居易、元稹等人 , 一起发起新乐府运动 , 说的直白一点 , 就是李绅与白居易、元稹 , 重新引导诗歌在当时的风格 , 以讽喻时事为主 。
当时几个大诗人凑到一起 , 写一些对于时事讽喻的诗 , 一人写了几十首 , 汇聚到一起 , 就成了《新乐府》 , 其中就包含《悯农二首》 , 还有一些耳熟能详的诗 , 比如《卖炭翁》 。

文章插图
李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 官也做得越来越大 , 只是他却没有坚持自己的路线 , 反而加入朋党之争中 。他成为李德裕的左膀右臂 , 与元稹一起 , 是“李党”的主力成员 , 与敌对方“牛党”进行了长达十数年的斗争 , 而他在争斗开始几年间 , 便因为“李党”的不利局面被贬 , 被贬期间 , 李绅很郁闷 , 写了许多诗 , 来发泄自己内心不满 , 同时也是在利用这些诗作为与“牛党”斗争的工具 。
终于在10几年后 , 李德裕成为宰相 , 因为李绅这么多年来 , 一直写诗在侧面继续支持李德裕 , 所以 , 李德裕当宰相后第一件事 , 就是将李绅重新启用 , 而且是重用 。这样一样 , 李绅在《悯农二首》之后所作的诗 , 虽然也是对时事进行讽喻 , 但是却与做《悯农二首》时的心境完全不同 , 一个是为民请命 , 一个是为己谋功利 , 早已经忘了初心 。
后来李绅官路亨通 , 一直做到宰相位置 , 随着官职的变化 , 李绅的为人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 早不是当年“慷慨陈词”的少年 , 而是生活奢侈糜烂 , 贪图享受 。这一点说法从刘禹锡的一首诗里就能看出来 , “高髻云鬓新样妆 , 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 , 断尽苏州刺史肠 。”这首诗是刘禹锡任苏州刺史时 , 赴李绅的家宴时 , 因为看见李绅家的美人俊美 , 所以即兴吟诗一首《赠李司空妓》 , 送给这位李绅家的私 妓 。

文章插图
李绅家的美人众多 , 见到刘禹锡如此喜欢这名女子 , 也没表现出什么不悦 , 而是慷慨相赠 。刘禹锡也有官职在身 , 加上本身是一位才子 , 自然见过不少的美人 , 但是在李绅的家中 , 依然能遇到令他情不自禁的美女 , 可见李绅家美女如云 , 因为如此容貌出众之人 , 显然在李绅家也算不得什么 , 随便就被李绅给送人了 , 没有丝毫的不舍 。
除此之外 , 李绅在野史的记载中 , 更是奢侈无度 , 史料对他发迹后的描述是“渐次豪奢” 。
李绅喜欢吃鸡舌 , 吃一顿鸡舌要300多只鸡才能凑够一盘 , 导致后院的死鸡堆积如山 , 其奢靡程度可见一斑 。而且 , 对于发迹之前的友人也并不友善 , 不仅不念及故人曾经的好处 , 而且还要苦苦相逼 , 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厉害 。
比如 , 在李绅发迹之前 , 有一人名为李元将 , 李绅去他家做客的时候 , 总是亲热地叫他叔叔 。但是李绅发迹之后可就不一样了 , 李元将去拜访他 , 自称弟弟李绅不开心 , 自称侄子 , 反过来叫他叔叔 , 还是不开心 。李元将被逼无奈之下 , 自称孙子 , 李绅这才笑逐言开起来 。
李绅在发迹前后变化极大 , 无论是为人还是诗词 , 再也找不到当年做《悯农二首》时意气风发的样子 , 有时候读《悯农二首》的时候 , 不禁会联想 , 难道这样一首反应唐朝农民疾苦的诗句 , 真的是李绅所作吗?
其实 , 《悯农》这首诗的作者 , 还真的就存在过争议 。一说《悯农》的作者并非李绅 , 而是同为唐朝诗人的聂夷中 。

文章插图
聂夷中是唐朝时期河南的一位诗人 , 这位诗人写诗的风格很独特 , 语言以朴实为主 , 而且辞浅意哀 。最主要的是 , 聂夷中的诗主要有两种 , 一种是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残暴和剥削 , 一种是对田家农户农户疾苦的同情 。
值得注意的是 , 在聂夷中诗作当中 , 有一首叫《田家二首》 , 其中后半段让我们熟悉 , 这里引用一下 , 给大家赏析: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 , 聂夷中的《田家二首》后半段 , 几乎与《悯农》没有区别 , 说聂夷中是《悯农》作者也不为过 。而起 , 类似这种深得民间疾苦的诗作 , 聂夷中的作品当中还有很多 , 有的作品甚至连讽喻的手法都不用了 , 直接就明言为民请命 , 在那个封建社会国家里 , 做到这个地步的诗人 , 才是真正的悯农之人 。

文章插图
例如 , 聂夷中所作的《咏田家》 , 就是一首聂夷中对于民间疾苦最直接的陈述 , 感同身受 , 令人动容 。同时 , 聂夷中对于当权者也直接明言 , 希望他们能够给农民多一些关照 , 因此诗形成了一个成语“剜肉补疮” , 表现了聂夷中对农民疾苦感受的深刻 , 同时无形之中也对他以诗来为民请命的做法进行了肯定和纪念 。
推荐阅读
- 横眉冷对千夫指全诗 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全诗是什么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中锄禾的意思是什么 这句话出自哪
- 莫愁前路无知己全诗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痰的名言,白居易湖上春来似画图全诗
- 小荷才露尖尖角全诗 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场景
- 天街小雨润如酥全诗 天街小雨润如酥全诗内容是什么
- 事非经过不知难全诗意思解释 事非经过不知难前一句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全诗 望月怀古原文及译文
- 春蚕到死丝方尽全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意思
- 别梦依依到谢家全诗的意思 别梦依依到谢家全诗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