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衡》的创作是一个努力加 的过程 , 我们从以下几点解析 。
文章插图
一、王充的个人经历
王充(公元27年—约公元97年) , 字仲任 。祖籍是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 , 系元城王氏之后 。元城王氏在西汉时期极为风光 , 自开基始祖王贺始 , 王氏一门内外 , 上有皇后、宰相、下有列侯、将军及各级官吏 , 一时间 , 元城王氏势齐云霄 , 荣耀非凡 。到了王莽时候 , 废汉自立新朝 , 元城王氏走向顶峰 , 成为天下第一家族 , 但也随着王莽政权的消失 , 地位一落千丈 。后来到京城 , 进太学学习 , 拜班彪为师 , 交胜友外 , 还广沙博览 , 穷读群书 。《后汉书》说王充在洛阳 , “家贫无书 , 常游洛阳市肆 , 阅所卖书 , 一见辄能诵忆 , 途通众流百家之言 。”在熟读经史之余 , 王充还兼及百家 , 通诸子之学 。
王氏家族虽然不是地方大户 , 但还没到揭不开锅的地步
田昌五《王充评传》说“他的家庭是屡受排挤而行将落入贫苦劳动群众队伍中的家庭 。”这个估计是合乎实际的 。王家祖宗尽管在社会上大耍无赖 , 好勇斗气 , 但对王充还是十分痛爱的 , 也十分注意培养 。《后汉书》本传说:“充少孤 , 乡里称孝 。”似乎他从小不是失去父爱 , 就是缺乏母慈 。这并不符合实际 。王充《自纪》曰:充少“有巨人(大丈夫)之志 , 父未尝答 , 母未尝非 , 阎里未尝让(谴责) 。”可见双亲俱在 , 且很慈爱 , 未尝见背 。王充少时 , 不喜欢押呢戏辱等无聊游戏 。其他小孩喜欢掩雀捕蝉 , 戏钱爬树 , 王充从来不去参与 , 表现出孤介寡和 , 端庄严整的气质 。这引起王诵的重视 , 六岁便教他读书写字 , 八岁进他上小学 。书馆中学童百余人 , 都因过失和书法不工遭到先生体罚 , 唯有王充书法日进 , 又无过错 , 未尝受责 。学会写字 , 王充告别了书馆 , 开始了儒家经典的专经学习和儒家道德的修练 。
他努力学习 , 刻苦专业 , 是他后来成就的基础 。
文章插图
二、写作背景
汉明帝刘庄和汉章帝刘炟在位的三十年间 , 是东汉社会比较稳定的时期 , 经济逐渐繁荣 , 文化教育也发达起来 。当时读书人的思想比较活跃 , 对古代流传下来的儒家经典敢于发表不同的看法 , 进行争辩 。汉明帝怕这种自由发表意见的风气会影响他的专制统治 , 决定要统一大家的思想 , 他在永平二年(公元59年)亲自到太学里去讲经 , 招引了成千上万的人去听讲和看热闹 。他要求大家按照他的讲解来学习儒家经典 , 不许可有别的讲法 。
王充思想虽属于道家却与先秦的老庄思想有些区别 , 虽是汉代道家思想的主张者但却与汉初王朝所标榜的“黄老之学”以及西汉末叶民间流行的道教均有所不同 。
在那种不是言论自由的时代 , 他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 , 而且很有代表性 。
三、思想超前
王充以道家的自然无为立论宗旨 , 以“天”为天道观的最高范畴 。以“气”为核心范畴 , 由元气、精气、和气等自然气化构成了庞大的宇宙生成模式 , 与天人感应论形成对立之势 。其在主张生死自然、力倡薄葬 , 以及反叛神化儒学等方面彰显了道家的特质 。他以事实验证言论 , 弥补了道家空说无着的缺陷 。是汉代道家思想的重要传承者与发展者 。王充思想虽属于道家却与先秦的老庄思想有些区别 , 虽是汉代道家思想的主张者但却与汉初王朝所标榜的“黄老之学”以及西汉末叶民间流行的道教均有所不同 。
《论衡》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无神论著作 。现存文章有85篇(其中的《招致》仅存篇目 , 实存84篇) 。该书被称为“疾虚妄古之实论 , 讥世俗汉之异书 。”
文章插图
四、价值
1.《论衡》中引有大量的《周易》经传文辞,并且保留了某些与汉代《易》学有关的文献材料 。这些材料对《论衡》本身研究有多方面的意义,也是对《论衡》文本解读的基础之一;同时,这些材料是对《易》学研究,特别是对汉代《易》学研究有相当的价值 。并且王充在论辩中为增强说服力而引用儒家经典著作及《史记》 , 为研究儒家经典及《史记》提供了文献资料 。《论衡》中的词汇与东汉佛典词汇有相同之处,可为校勘佛典词汇提供参考文献材料 。
2.王充的生态伦理思想从其哲学思想中提取出来,力争进行比较系统地整理、归纳和分析,阐明其生态伦理思想及其价值 。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对相关理论进行阐述 。王充是我国东汉初期的哲学家,他的《论衡》中包含了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 。
3.王充在驳斥当时社会风气的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两汉时期的社会文化状况,为研究这一时期的社会文化、思想状况提供了重要史料 。
综上所述
王充为什么能写出《论衡》这样一部超出那个时代认识的著作就有了合理的解释 , 个人经历特殊 , 努力学习 , 刻苦专研是基础 , 其《论衡》的价值巨大是体现 。
严格来说 , 王充的《论衡》并没有超越了他那个时代的认识 , 《论衡》这部反封建神学的唯物主义著作 , 主要是对当时东汉前期“天人感应”学说提出的君权神授 , 各种泛滥的谶语迷信做出了深刻的批判 , 不过自身也提出了“善气” , “恶气” , “仁之气”这些气运左右命运的观点 , 并没有完全摆脱天人感应的神秘主义思想的影响 , 但想想今天都还有拜大师 , 求鬼神的达官贵人 , 两千多年前的王充 , 其思想足够伟大 。
王充反对东汉盛行的谶纬神学 , 天人感应这些思想 , 并非完全自创 , 也是传承发展来的 , 远自荀子的《天论》 , “天行有常 , 不为尧存 , 不为桀亡 。应之以治则吉 , 应之以乱则凶” , 近之深受其前辈恒谭的影响 , 恒谭著有《新论》 , 反对谶语 , 曾谏言光武帝刘秀不要用谶语治国 , 多用实用之学 , 可惜刘秀就是靠谶语发家的 , 差点被杀了头 , 后被发配了事 。
《论衡》全书85篇 , 将近21万字 , 重点论述了天自然无为 , 天不是人格神 , 只是自然的物质 , 天不能故生人 , 人是物 , 天也是物 , 自然界的灾异与社会现象无关 , 神灭无鬼 , 人死变尘土 , 何用为鬼 , 今胜于古 , 社会在进步 , 没有理由一味的颂古非今 。这些思想 , 今人读起来都是受益良多 。
【东汉的王充为什么能写出《论衡》这样一部超出那个时代认识的著作】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
- 臛怎么读 臛的拼音是什么
- 唐李商隐"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 翻箱倒柜的意思
-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推论
- 睡前玩手机要知道的三个小事项是什么
- 元宵节的象征意义 元宵节的象征意义有什么
- 追风筝的人书中的人物
- 力大如牛的近义词有哪些
- 不休的乌拉拉猎人技能搭配 原来是这样搭配的
- 谁知道山西的戏曲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