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提倡文明祭扫,为何还有人愿意为传统的白色经济买单?

因为所谓的“文明祭扫”还只是提倡?并没有上升到政策或制度的层面 , 所以 , 还有人愿意为传统的“白色经济”买单 。这毕竟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习俗了 。
其实 , 对所谓的“文明祭扫”这一提法 , 我认为是有些欠妥的 。因为这一提法直接对应的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祭扫方式?它明白无误地在告诉国人传统的祭扫方式是落后的?是不文明的?
实际上 , 不就是为了减少人员流动!为了防控疫情传播而劝导国人改变一下祭扫方式吗?因为疫情 , 改变一下祭扫方式 , 怎么就用得着对已经流行了几千年的祭扫方式进行彻底的否定呢?此举是否有太轻率?太潦草之嫌呢?
在清明节 , 烧纸钱也好 , 摆一束鲜花、或网上祭奠也罢?非要分出个高下优劣?或文明进步和落后封建迷信吗?其实 , 
不管哪种祭奠方式 , 对已逝的亲人来说又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呢?他们是能闻到供品的一丝一缕的香气还是能吃一口半口?还是能看到鲜花的美丽?或感知到子孙在网络空间里的那份追思和虔诚啊!
我认为 , 清明节对已逝亲人的祭祀活动 , 不仅仅是为了纪念和铭记我们从何而来?根在何处?最关键的是我们通过对已逝的亲人和祖宗的祭祀 , 应该更加深刻地考虑怎样给活着的亲人和这个世界留下更多的爱!!
我为什么要这样想这样说呢?理由就是 , 我们对已逝亲人祖宗依然追思 , 并秉承孝敬之意!难道我们对活着的亲人和这个世界不应该给予更多的爱吗?!
【清明提倡文明祭扫,为何还有人愿意为传统的白色经济买单?】文明祭扫说白了就是一种概念转换 , 消费方式不同而已 。不管是现在的文明祭扫 , 还是传统的祭扫 , 这都是一种缅怀先祖的形式 , 就好比现在流行的那句“生活该有的仪式感一个都不能少 。”
传统白色经济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 可以说是一种传承 。当然这其中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 现在的文明祭扫也是白色经济中的一种 , 只不过消费主体不同 。
现在有各种不同的文明祭扫 , 只要有祭扫就有消费 。就如同用鲜花代替烧香、烧纸 , 这种代替也就是把香、纸经济转成鲜花经济 。而且是一种消费升级 , 因为鲜花的消费比香、纸的高 。
白色经济在经济角度上讲 。传统的 , 大众能消费得起 。现在文明祭扫 , 一是消费高 , 二是物品不够流通 , 不能够让大众都买得到 。
白色经济从底蕴上讲 。传统的 , 它有着上千年的传承底蕴 。现在文明祭扫危 , 毫无底蕴 。
白色经济从环保上讲 。传统的 , 它所产生的污染在坟墓所在的环境中微不足道 。现在的文明祭扫 , 它所产生的污染在表面上是较环保 , 不它在其它环节就不一定了 。
传统的白色经济缺点就在于“火”字上 。这不能够大意 。也在这里提醒一下大家 , 要“文明用火” 。人走火要灭 。要把隐患消除掉再离开 。

清明提倡文明祭扫,为何还有人愿意为传统的白色经济买单?

文章插图
为了环保我们认同文明祭扫 。但是文明祭扫只是个提倡 , 且没多少人做出好的示范 。有了榜样 , 再推广比较容易些 。
清明节放鞭炮 , 燃香烛冥钱是传统的行为 。我的父辈们怎么做 , 我就照样学 , 也是对父辈的怀念 。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以至文革期间 , 根本没人也没条件过清明 。
现在社会发展进步了 , 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 传统的节日我们也继承下来了 , 这是社会和谐人性化的体现 。
不过 , 清明节祭扫 , 摆供品化冥钱等 , 只是缅怀祖先或革命先烈的一种心仪 , 心中有他们 。不在于摆十分隆重的供品 , 也不在于比着放烟花爆竹 。在清节未到的前十多天 , 一直到请明节燃放烟花爆竹之声时断时续 。清节那天更是惊天动地 , 不绝于耳 。那样既花费了许多钱又污染了环境 , 真不值得 。
我还是提倡或身体力行文明祭祀 。我想:祖先也会理解赞成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