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江黔城芙蓉楼游记,洪江黔城芙蓉楼学校



洪江黔城芙蓉楼游记,洪江黔城芙蓉楼学校

文章插图
从洪江到黔城,沿沅水一路而上,沅水很阔,小船、拖船不时穿过 。芙蓉楼就坐落在沅水、潕水汇流之处 。
芙蓉楼我们去过,那是在镇江金山寺对面,天下第一泉塔影湖滨,当时写过一诗:"自助泛舟塔影湖,登楼观赏拜诗书 。古人境界堪难比,我辈更应入玉壶 。"
那时,读唐代诗人王昌龄诗《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诗三百首详析》、《千首唐人绝句》、《唐诗鉴赏辞典》注解,都说的是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城西北 。


洪江黔城芙蓉楼游记,洪江黔城芙蓉楼学校

文章插图
而且《千首唐人绝句》说得更详细,"《元和郡县志》:江南道润州,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为芙蓉楼"、"此昌龄谪江宁丞时送辛渐入洛而作" 。
并举王昌龄另一诗作说明:"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一统志》:镇江府,隋开皇十五年置润州,唐天宝元年改丹阳郡" 。进而说明,这两首诗都是王昌龄在江宁丞所作 。
【洪江黔城芙蓉楼游记,洪江黔城芙蓉楼学校】读古人诗,视古人事,那就自认为他们说得对了,故有游金山寺,登芙蓉楼一回 。


洪江黔城芙蓉楼游记,洪江黔城芙蓉楼学校

文章插图
怎么也没有想到,这次到洪江,竟然冒出了一个黔城芙蓉楼,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芙蓉楼不是在镇江吗?难道唐代诗人王昌龄也曾来过这里?
各种疑团,不得不看,这就是我的旅游原则,"走要走到,看要看全,不留遗憾",真要是再想回到这里,那就难了 。于是就有了我们乘车奔往黔城 。
还是历史孤陋寡闻 。王昌龄,开元二十二年,中博学鸿词科,授汜水县尉,二十七年被贬岭南,次年回长安,又出为江宁县丞,数年后贬为龙标县尉 。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 。
关键就在这里,黔城一直是黔阳县治所在地,历史悠久,西汉置镡成县,南朝梁改龙檦县,唐改龙标县,宋始置黔阳县至今 。


洪江黔城芙蓉楼游记,洪江黔城芙蓉楼学校

文章插图
也就是说,王昌龄数年后被贬为龙标县尉,就来到这里 。要不然怎么也世称"王龙标"呢,看来黔城芙蓉楼是有出处的,并不是空穴来风 。
据传,这依山傍水,地势优越,一览无余的芙蓉楼,就是王昌龄贬龙标县尉所建 。这倒是有可能,贬官多是怀才不遇之人,登高望远,抒怀壮志,饮酒赋诗,宴宾结友,也就成了他们的追求 。
当然现在的芙蓉楼,背廊临江,依林踞阜,筑叠巧思,轩昂宽敞,错落有致,古典优雅,是经过历代维修、扩建而成,早有"楚南上游第一胜迹"之誉,现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洪江黔城芙蓉楼游记,洪江黔城芙蓉楼学校

文章插图
"名花好共题诗句,寒雨曾以送客舟",过江边送客亭,大门有"龙标胜迹" 。这就点出了历史的出处,如真不知道黔阳的历史沿革,谁知道"龙标"是什么意思 。正因为这"龙标",才把黔城与王昌龄联系起来 。
拾阶而上,有一玉壶亭,据说是清道光年间,黔阳辛丑状元龙启瑞将"一片冰心在玉壶"七个字篆成了一个"壶"形大字,镌刻于碑立于亭中 。总有有心人,纪念是各种方式的 。园中还建有碑廊,多是历代名家书帖临制,也有历代名家对芙蓉楼、王昌龄的赞誉 。
到了芙蓉楼,有一门联:"天地大离亭,千古浮生都是客;芙蓉空颜色,百年人事尽如花 。"二楼大厅也有一联:"楼上题诗,石壁尚留名士迹;江头送客,冰壶如见故人心 。"据说,都是清末人士所题 。
芙蓉楼确实客观存在,这毋容置疑,国家也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镇江也高风亮节,只说"闻名天下的第二座芙蓉楼" 。


洪江黔城芙蓉楼游记,洪江黔城芙蓉楼学校

文章插图
那么,王昌龄诗《芙蓉楼送辛渐》关键是在哪儿写的呢?我认为这就有了分歧 。我查看了好多诗书,还是同意各诗书上的观点,"此作于贬江宁丞时",也就是说,写于润州原西北楼改的芙蓉楼 。
正因为这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其实,这就是一种表白,肯定有人关心他的问题,他才说出这样的话来,而且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表明自己是纯洁无辜的,加之"不护细行",这才再度被贬龙标尉 。
唐代诗人刘禹锡就有这么一例,《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此诗一出,刘禹锡与他的同道们立即又受到了打击报复,再度被贬 。
从李白的诗中也能看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左迁,古时尊右贱左,降职谓之左迁 。王昌龄被贬龙标尉,李白故云 。既是痛惜又是惋惜,说出了自己的心情 。


洪江黔城芙蓉楼游记,洪江黔城芙蓉楼学校

文章插图
正因为如此,王昌龄到了龙标县后,才选择了这依山傍水,地势优越,一览无余,沅水、潕水汇流之处,建起了芙蓉楼 。以登高望远,抒怀壮志,饮酒赋诗,宴宾送客,看来《送柴侍御》就是在这里所作:"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据说,这个"流水"就有"沅水"一作 。
不由我也写一诗:"诗自芙蓉难辨楼,两江争论各说由 。龙标古迹虽犹在,还是吴钩更胜筹 。"沅水、潕水得流多长时间才能到吴地,而长江水,便可"夜入吴"了 。所以我说:"这首诗,是王昌龄在江宁丞所作;这座楼,是王昌龄到龙标尉所建",并不矛盾,要不然怎么对得起他世称:"王江宁"、"王龙标"呢!
九口2021-8-15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