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长元
孔子是一个爱恨分明的人,在《论语》涉及的70余人中,他最爱的人是颜回,最痛恨的人是“乡愿”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论语·阳货》)乡愿不是指某一个具体的人,是泛指,按孟子的解释,“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原也 。”“阉然媚世”是一个死词,不懂,键“百度”,或曰:“閹,掌管宮門关闭的人,古代都由宦官擔任 。閹然,屈意奉承,迎合他人 。比喻掩藏自己的本意,而博取別人的歡心 。”用现在的话来说,“乡愿”就是随波逐流、趋炎媚俗、四面讨好、八面玲珑、不敢为正义得罪人的伪君子,也有人将其解释为人们都喜欢的“好好先生” 。古代,“比邻”“乡党”“邻里”是行政地理概念:五家为比,五比为闾,五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又十里一亭,十亭一乡 。可见,如果一个乡的人都喜欢他的人是有一定影响力的 。孔子为什么说他是“德之贼”呢?这儿,贼是伤害的意思,“毁则为贼” 。孔子认为这些人“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苗也;恶佞,恐其乱义也;恶利口,恐其乱信也;恶郑声,恐其乱乐也;恶紫,恐其乱朱也;恶乡原,恐其乱德也 。”(《孟子·尽心下》)说穿了,这些人似是而非,似非而是,滑溜如鳅,纯然为了自保,谈不上有什么信仰和道德修养,会玷污正道的形象,毒化社会的空气 。孔子认为,判断一个人的德行应不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应以善恶为标准,这在下面一段话可以得到证实: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论语.子路》)
讨厌乡愿的人不止是孔子,时间演绎到近现代,谭嗣同曾惊世地指出:“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 。惟大盗利用乡愿,惟乡愿工媚大盗 。”(《仁学.二十九》)李大钊甚至认为:“中国一部历史,是乡愿与大盗结合的记录 。大盗不结合乡愿,作不成皇帝;乡愿不结合大盗,作不成圣人 。所以我说皇帝是大盗的代表,圣人是乡愿的代表 。”(《李大钊文集(上)·乡愿与大盗》)当然,谭嗣同与李大钊都是反孔的,认为“乡愿悉出于孔氏之门” 。对此,本文不作讨论 。
【孔子宁取狂狷不取乡愿】若将狂狷人格化,可视为乡愿对立者 。乡愿有温和的面目,美丽的外衣,而狂狷则不然,“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 。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论语·子路》)孔子认为,如果找不到“中行”的人作朋友,就去找“狂者”和“狷者” 。可见孔子并不讨厌狂狷之人 。中国人现在不喜欢“狂者”,也不喜欢“狷”者,说做人“要夹着尾巴”“要随大流”,但狂者本义是有很强的进取心、敢作敢为、蔑俗轻规的人,而狷者是指洁身自好,不跟周围人同流合污的人 。从这点看来,孔子还是一个有点“精神”的人,不是那种软不拉叽的人 。也许,词义的演变和社会风气的演变有关,本来是一个褒义词儿却变成了一个贬义词 。中国人本来就有一种“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傲骨,“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狂气,“与有肝胆人共事”的传统,这不知道是否是孔夫子的遗产?大热天捧读《论语》,知道了“乡愿”和“狂狷”两个词,也算受了点启发 。
推荐阅读
- 苏宁售后服务
- 诚信的名言人物,孔子诚实的名言在论语中是哪一句
- 宁为玉碎下一句是什么,宁为玉碎的下半句是什么
- 孔子是单亲家庭,孔子是狼养大的吗
- 周润发在哪部电影中扮演孔子
- 长城跨越几个省市
- 孔子的原籍有什么特产
- 曹县火爆的原因,曹县火爆原因
- 辽宁省省会市哪
- 南宁哪里有卖巧克力好的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