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件隐含在化学反应中
例16.2g氧化钠溶于93.8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A. 等于6.2%
B. 大于6.2%
C. 小于6.2%
D. 无法计算
解析:因为溶于水后,隐藏着的化学反应,所以溶液中的溶质不是,而是,且反应后的溶质是8g,所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6.2% 。故选B项 。
二、条件隐含在溶质未全部溶解(或难于溶解)中
例2 已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 。在此温度下,将50g硝酸钾晶体加入50mL蒸馏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 50% B. 76%
C. 24% D. 25%
解析:某些学生忽视了硝酸钾溶于水的量要受溶解度限制这一隐蔽条件,而误选A项 。其实20℃时50g水只能溶解15.8g硝酸钾,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未溶解部分的溶质既不能计入溶质的质量,也不能算到溶液的质量之中,所以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4% 。故选C项 。
三、条件隐含在生成物与反应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中
例3 在密闭状态下充分加热高锰酸钾与铝的混合物,发现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未发生变化,求高锰酸钾与铝的恰当的质量比 。
解析: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氧气,生成的氧气与铝作用生成氧化铝 。由于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变,即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的氧气完全被铝反应掉,只要使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的氧气与铝和氧气反应消耗掉的氧气等质量,这道题就可解答 。
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①
②
根据题意,①生成的氧气和②消耗的氧气等质量,那么高锰酸钾和铝的恰当的质量比是: 。
四、条件隐含在不变量中
【化学计算题电子版怎么做 120道化学核心计算题】 例4取一定量的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热制取氧气 。反应开始时,(质量分数,下同),求当时,氯酸钾分解的质量分数 。
解析:求氯酸钾分解的质量分数,必须求出分解掉的氯酸钾的质量,已分解氯酸钾的质量通过生成氧气的质量求得,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反应开始时混合物的质量与反应停止时混合物的质量差 。二氧化锰在反应中是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的质量是不变的,但质量分数在发生变化,说明反应开始时与反应结束时混合物的质量是不同的,其质量差就是生成氧气的质量,由此可求出分解掉的氯酸钾的质量及氯酸钾分解的质量分数 。
设加热前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的质量为m 。
根据题意,其中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分别为:
五、条件隐含在溶液体积的变化中
例5用25.30mL98%的浓配制20%的溶液()200mL,需加水()
A. 181.55mL
B. 174.70mL
C. 153.44mL
D. 200mL
解析:许多学生误认为需加水为而误选B项 。其实,此题隐含着一个重要条件,即两种不同的液体相混合时其体积不等于混合前两种不同液体的体积之和 。
设需加水的体积为x 。
则
解得 。
故选A项 。
六、条件隐含在对正确数据的选择中
例66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55g 。把60℃时210g饱和溶液蒸发掉50g水后,再降至60℃时,析出晶体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A. 35.5% B. 58.1%
C. 17.2% D. 52.4%
解析:此题中“把60℃时210g饱和溶液蒸发掉50g水后,再降至60℃时”实际上是用来迷惑学生的多余条件,不认真审题,就会钻进溶解度计算的死胡同而不得其解 。因此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明确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结晶后剩余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故选D项 。
七、条件隐含在非数据之中
例7 炭和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受强热后,完全分解,炭完全氧化 。如果生成的的总质量等于混合物的总质量,则混合物中炭的质量分数为()
A. 82.6%
B. 17.4%
C. 21.5%
D. 54.3%
解析:这是一道没有提供具体数据的计算题,但已具备了解题条件(非数据条件),这个隐藏在非数据之中的条件是生成的的总质量等于混合物的总质量 。抓住这一点,用炭氧化生成的质量增加量等于分解生成CO2的质量减少量,求出炭和的质量之比,然后求出炭的质量分数 。
设混合物中炭的质量为x,的质量为y 。
故选B项 。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
- 使用计算机的利弊
- 强基计划报名条件,报考强基计划的条件是什么
- 如何根据脸型进行发型设计?
- 世界上第一台电脑的容量有多大? 该计算机有什么特点
- 5时用普通计时如何表示,用普通计时法来算五时30分
- 怎么自己设计手机壁纸
- 初中化学要记住的元素符号化学式
- 如何退出相互宝计划,如何退出相互宝自动扣款
- 化学专业20强大学排名,大学化学与无机化学有什么区别
- 密度计的刻度为什么是不均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