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德育的基本特点

传统德育的基本特点

传统德育的基本特点

文章插图
传统德育的基本特点:
1、在道德价值的最终目标上 , 追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境界 。
2、在道德价值的应用上 , 重视道德思想与政治思想的融合 。
3、在道德价值的导向上 , 为维护血缘关系、宗法制度和君主专制 , 强调个体服从整体 。
4、在道德价值的分寸把握上 , 具有中庸居间的性质 。
5、在道德价值的取向上 , 具有“重义轻利”、“贵义贱利”的倾向 。
谈谈你对德育过程基本特点的认识和理解怎么写(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全面协调发展的过程 , 具有知行培养的统一性 。
(2)德育过程是不断激发 , 促进学生思想矛盾发展的过程 , 具有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结合性 。
(3)德育过程是组织引导学生多方面活动和交往的过程 , 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 。
(4)教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不断提高的过程 , 具有渐进性和反复性 。
(每个要点各2分 , 展开论述给3分 , 有自己看法的给3分)
德育过程的特点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 , 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
从未成年人犯罪率可知 , 更多的家长、教师忽略了德育的培养 , 使学生在身心即将成熟的最佳施教年龄段 , 过早地品味到了生命的苦涩 , 甚至身陷囹圄 。
在自身承受着失足痛苦的同时 , 给家人、社会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由此可见 , 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好坏 , 不仅关系到个体的未来成长 , 更是间接影响到整个民族素质的高低 , 乃至国家整体文明的优劣和续断 。
传统德育的基本特点

文章插图
重要性:
在应试教育的压制下 , 家庭、学校教育几乎清一色地重才智而轻德育 , 以至于无数人感慨当今的青少年是垮掉的一代 , 是不堪重任的一代 。而德与才的孰重孰轻 , 坊间一度流传着这样几句话:有德有才是正品 , 有德无才是次品 。
无德无才是废品 , 有才无德是危险品 。如果追溯 , 早在北宋时期司马光就曾给出了最为精辟的论断:才者 , 德之资也;德者 , 才之帅也;自古以来 , 国之乱臣 , 家之败子 , 才有余而德不足也 。
中国古代教育中道德教育的主要特点有哪些我国古代的道德教育是在儒家理论指导下 , 建立在实践原则基础上的道德过程教育 , 它强调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 强调建立社会普遍认同的道德观、价值观 , 注意建立大道德教育体系 。这对于今天我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一、理念上的主客观统一中国古代道德教育理念既强调客观存在的伦理 , 同时也强调主观自为的“道德” 。古代思想家将伦理看成宇宙和社会所固有的一种客观力量 , 儒家所强调的“三纲”“五常”就是一种“本来如此”的伦理存在 , 不可跨越 。成中英先生认为 , 伦理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 , 而这种关系是合乎道理 , 合乎人性的 。伦理是基于物理与生命之理上的 。这种伦理与物理一样 , 是本然之理 。因此 ,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也就合情合理 , 就符合客观的规定性 。反过来 , 下对上的“忠” , 子对父的“孝” , 弟对兄的“悌” , 人与人之间的“ 和” , 人与理之间的“同”成了一种必然的要求 , 具有先在的第一性的性质 。
中华传统美德特点传统美德是一个汉语词汇 , 传统美德的内容可谓博大精深 , 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归纳起来 , 可以分为“修身”、“齐家”、“治国”三个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 从实质上看 , 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
基本信息
【传统德育的基本特点】中文名
传统美德
外文名
traditional virtues
内容
修身”、“齐家”、“治国”
实质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拼音
chuán tǒng měi dé
概念详解
修身
“修身” , 是指通过修养使个人具备美德 。儒家经典《大学·圣经》中说:“身修而后家齐 , 家齐而后国治 。”修身的目的是为了齐家、治国 , 修身的标准是个人达到较高的美德素养 。个人美德主要包括:志向高远 , 诚实守信 , 刚正不阿 , 自强不息 , 重德贵义 , 律己修身等 。
齐家
“齐家” , 是指家庭应具备的美德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 , “家和万事兴” 。家庭美德主要包括:尊老爱幼 , 男女平等 , 夫妻和睦 , 兄友弟恭 , 勤俭持家 , 邻里团结等 。
治国
“治国” , 是指处世应具备的美德 。治国 , 用今天的话说 , 就是为人处世之道 。处世美德包括职业美德、公共美德等 , 主要内容有:精忠报国 , 勤政爱民 , 秉公执法 , 见义勇为 , 助人为乐 , 讲求公正 , 礼貌谦让 , 公平交易 , 尊师重教 , 勤劳敬业 , 救死扶伤等 。
传统是以前时代留下的一种文化,一个时代确凿无疑的观念有时候是下一个时代的难题 。
在这个世界上,你可以超越习俗和限制,但不能无视它们走得太远.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诸说
相关看法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 从实质上看 , 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 论者有诸多看法 。
发展动力
有的学者认为 , 中国传统文化长期发展的思想基础 , 可以叫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 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精微的内在动力 , 即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中华民族在精神形态上的基本特点 。因此 , (1)刚健有为;(2)和与中;(3)崇德利用;(4)天人协调 。"这些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所在 。"(张岱年:《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研究集刊》第1辑 , 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中国的民族精神基本凝结于《周易大传》的两句名言之中 , 这就是:"天行健 , 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 , 君子以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中庸"观念 , 虽然在过去广泛流传 , 但是实际上不能起推动文化发展的作用 。所以 , "不能把'中庸'看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张岱年:《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 , 《学术月刊》1986年第12期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还表现为以德育代替宗教的优良传统 。(张岱年:《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 , 载《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论集 , 东方出版社出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