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连52亿公里之外的小行星都登陆了,真的比我们登月难度更大?


日本连52亿公里之外的小行星都登陆了,真的比我们登月难度更大?


文章图片


日本连52亿公里之外的小行星都登陆了,真的比我们登月难度更大?


文章图片


日本连52亿公里之外的小行星都登陆了,真的比我们登月难度更大?


文章图片


日本连52亿公里之外的小行星都登陆了,真的比我们登月难度更大?


文章图片


日本连52亿公里之外的小行星都登陆了,真的比我们登月难度更大?


文章图片


日本连52亿公里之外的小行星都登陆了,真的比我们登月难度更大?


文章图片


日本连52亿公里之外的小行星都登陆了,真的比我们登月难度更大?


文章图片


日本连52亿公里之外的小行星都登陆了,真的比我们登月难度更大?


文章图片


综述
自人类在20世纪50年代成功进入太空之后 , 就在全世界掀起了深空探索热潮 , 直到现在 , 从探月到探查八大行星再到探索遥远的小行星 , 人类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地向更深处的宇宙走去 。 但是大家知道吗 , 如果要细分深空探测类型的话是非常复杂的 , 尤其是八大行星和小质量的行星 , 探测的难度和对于技术的要求都有所不同 。

日本的隼鸟2号小行星探测器探访了52亿公里之外的一颗小行星 , 这颗小行星的名字叫做“龙宫” , 隼鸟2号小行星于2020年底时成功带回了龙宫上的少量土壤 。
隼鸟2号的成功返航登上了各大报纸的头条 , 正巧我国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也携带着月壤成功回到地球 , 便有人拿二者对比 , 指出日本的隼鸟2号登陆难度更大 , 在新闻媒体上有意捧一踩一 , 难道小行星探测计划的实施真的比探测月球要更难吗?隼鸟2号和嫦娥5号究竟谁更强?

隼鸟2号
隼鸟(Hayabusa)系列小行星探测器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简称JAXA)开发研制 , 隼鸟1号曾经从小行星糸川采集了样本成功带回地球 , 这一成果使得日本成为了全世界第一个掌握小行星取样返回地球技术的国家 。 有人会说 , 第一个采集土壤回来的难道不是美国吗?这里要注意 , 日本的隼鸟探测器前往的是小行星 , 月球并不是小行星 , 而是地球的天然卫星 。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在第26届会议上再次定义了小行星的范围 , 指出除了彗星、天然卫星、行星、矮行星之外 , 太阳系当中所有的天体都是小行星 。

隼鸟1号虽然成功返航 , 但是可谓是命途多舛 , 在航行当中出现了许多故障 , 比如说推进系统燃料泄露 , 包括登陆之后有3小时处于失联状态等等 。 所以在后来“隼鸟计划”想进一步实施遇到了很多的困难 , 还因此与美国、欧洲等国家商议寻求合作发射 。
最终隼鸟2号还是成功诞生 , 并于2014年12月3日成功发射 。 日本航天工程师优化了隼鸟2号的许多机制 , 这也是在隼鸟1号的故障中得到的经验 。 比如说配备了高频段平面天线、将原来的3飞轮变成了4飞轮等等 。

2018年6月27日时隼鸟2号抵达了“龙宫”的上空 , 观察到了这个小行星表面非常不平坦 , 布满了大块的岩石 , 这使得寻找降落点变得很难 。

但是隼鸟2号上装有的巡视探测器和我们看到嫦娥五号登陆月球的探测器有所不同 , 它并不依靠底部的轮子移动 , 而是借助其中的“扭矩器”装置 , 改变角动量 , 进行跳跃式前进 , 每秒能够达到9厘米 , 就像青蛙一样看起来十分有喜感 。

两只MINERVA-II-1漫游器及其容器总质量为3.3千克 , 容器尺寸22.5厘米×22.5厘米×20.5厘米 。
这个系列的探测器一共有三台 , 除了前两台是JAXA研制的 , 剩下一台是由我国的东北大学和其它四个大学共同研发 。
除此之外 , 前文有提到隼鸟项目遇见了许多困难 , 所以发射隼鸟2号实际是由日本和多个国家合作达成的项目 , 比如说除了上文中青蛙式的探测器 , 还有一台“移动式小行星表面探测器” , 英文名叫MASCOT , 由德国宇航局和法国宇航局共同研制 , 以“翻跟头”的方式前进 。

MASCOT取样的方式也是采取弹子弹射法 , 利用装置将弹子弹发射出去 , 撞击小行星表面 , 扬起碎片和粉尘 , 利用张开的采集喇叭装起来 , 这种采集方式是非常被动的 , 采集到的样本重量也很轻 。 2019年11月13日隼鸟2号开启返航 , 于第二年的12月6日成功返回了地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