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传说 分别讲述了什么


1、中秋节的第一主角是月饼 。关于月饼的来历,传说很多,较流行的观点是出现在唐朝 。唐初,东突厥势力强大,李渊太原起兵时曾向突厥始毕可汗称臣,以换取北方的相对安定 。唐朝建立后,突厥一方面支持薛举、刘武周等割据势力,与唐朝分庭抗礼 。另一方面,又自恃兵强马壮,不断举兵南下侵扰 。为了平定北方外患,唐高祖李渊委任当时著名将领李靖为北征总指挥(行军总管),反击突厥,最终得胜 。
2、杨玉环,原名杨芙蓉,本是唐玄宗李隆基第十八子、寿王李瑁的妃子 。杨美人通晓音律,能歌善舞,最重要的是姿色出众,真若出水芙蓉,男人见了没有不动心的 。好色的李隆基听说后,便把时年已27岁的儿媳妇搞到了自己的后宫,册封为贵妃,万千宠爱集于她一身 。有一年中秋节,李隆基和杨贵妃一起吃胡饼赏月 。风流成性的李隆基故作风雅,觉得胡饼一名不好听,想改个名字 。但起什么名字好呢?一时想不出来 。杨贵妃抬头一望,其时高悬空中的一轮圆月,恰如这圆圆的胡饼,遂脱口而出——月饼 。李隆基一听,连连拍手叫绝 。“月饼”一名,由此叫出来了 。
【中秋节传说 分别讲述了什么】3、中秋的传说多是美妙的,但这个“杀鞑子”的故事却渗透了一段不愉快,它与元末起义的传说有关 。在元未,天灾人祸连连,民不聊生,蒙古人对中原汉人的统治也更为严厉 。为防止汉人造反,还不准民间私藏铁器,十户人家才能有一把菜刀 。这些奴化政策,激起了汉人的不满,民间反抗情绪强烈,各地都在酝酿起义,相约“杀鞑子”,推翻元政权 。当时公开聚会是行不通的 。为了传递统一行动的信号,保证隐秘,南方的朱元璋,即后来的明太祖,便选择八月十五吃月饼的机会,将写有起义信号的纸条包在月饼里,通过这种传递方式,形成了声势浩大的起义势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