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是太阳300倍!131亿光年外,第一代恒星遗迹疑似被发现


质量是太阳300倍!131亿光年外,第一代恒星遗迹疑似被发现


文章图片


质量是太阳300倍!131亿光年外,第一代恒星遗迹疑似被发现


文章图片


质量是太阳300倍!131亿光年外,第一代恒星遗迹疑似被发现


文章图片


质量是太阳300倍!131亿光年外,第一代恒星遗迹疑似被发现


文章图片


从138亿年前形成至今 , 宇宙一共孕育了3代恒星 。 我们的太阳已经有46亿岁了 , 它只是宇宙中的第3代恒星 。 还有一些恒星非常古老 , 年龄可能超过100亿岁甚至更久 , 但也只是第二代恒星 。

直到今天 , 天文学家们也没有看见过第一代恒星 。
它们到底在哪呢?又是什么模样的呢?
我们知道 , 宇宙大爆炸之初 , 连原子都没有 , 只有游离的电子和质子 , 后来它们才结合为原子的 。 在这种情况下 , 它们能结合形成的原子基本都是氢 , 还有少量的氦和几乎可以忽略的锂 。
因此 , 第一代恒星的组成结构里 , 几乎只有氢 。 至于比锂还重的物质 , 是不存在的 。 只有当第一代恒星死亡 , 超新星爆发的过程中 , 才会有更重的元素出现 。 于是 , 当第二代恒星形成的时候 , 就有一部分比较重的元素了 。 随着第二代恒星再死亡 , 形成更多重元素 , 再孕育第三代恒星 , 重元素就更多了 。

探测一颗恒星内部的成分并不难 , 天文学家通过对太阳的观测 , 证明它包含的金属元素比较多 , 属于第三代恒星 。 至于只有氢的第一代恒星 , 至今没有被发现 。
第一代恒星是非常巨大的 , 其质量可能达到太阳的300倍以上!这么巨大的恒星 , 按理说也会非常明亮 , 观测起来更容易 , 为什么仍然没有被发现呢?
答案很简单 , 因为越大的恒星 , 寿命越短 , 消失得越早 。 而且它们形成的时间也非常早 , 在宇宙大爆炸的仅仅1亿年后就出现了 。 尽管人类的望远镜已经可以探测到135亿光年的遥远宇宙 , 仍然不足以看到远在137亿光年外的它们 。

而且 , 它们所处的位置 , 宇宙膨胀速度也非常快 。 我们知道 , 在多普勒效应的作用下 , 这些恒星的波长也被拉到了可见光范围以外 , 这就更难观测了 。
不过 , 天文学家找到了一个更好的办法 , 那就是不直接观测第一代恒星 , 而是观测它们留下的痕迹 。
由于体积和质量过于巨大 , 第一代恒星的死亡也很特别 。 普通的大质量恒星会通过超新星爆发的形式死亡 , 但它们的爆发属于另一种特殊的超新星——不稳定对超新星 。 这种超新星威力非常惊人 , 普通的超新星还会留下中子星或者黑洞 , 这种超新星什么都不会留下 , 会炸得灰飞烟灭 。

这又是第一代恒星的另一大观测难题 , 连遗体都没剩下 , 那就只剩下最后的一丝线索了 , 那就是它们爆发出来的物质在宇宙中残留的弥漫云 。
最近 , 来自日本、澳大利亚和美国的研究人员在宇宙中发现了一种 \"独特的重元素混合物\" 。 根据他们的分析 , 这种物质的来源除了第一代恒星之外 , 不可能是其他什么天体 。 也就是说 , 他们观测到的很有可能就是第一代恒星爆发时留下的弥漫云 。
为了寻找这种弥漫云 , 研究人员借助了一种特殊的天体——类星体 。 所谓的类星体 , 就是一些遥远星系核心处极其活跃的超大质量黑洞 。 它们在疯狂吞噬的时候会释放出极其明亮的光芒 , 穿越茫茫宇宙 , 被我们观测到 。

而且 , 类星体通常距离我们100亿光年以外 , 是最有可能和第一代恒星爆发的弥漫云处在相同位置的天体 。 只要它们的光穿越弥漫云 , 传播到地球上 , 就会被天文学家捕捉到 。 再利用光谱仪将这些光进行分解 , 就能够分析出弥漫云内部含有哪些物质 , 判断它是不是由第一代恒星的不稳定对超新星爆发形成的 。
这个方法听起来轻描淡写 , 一笔带过 , 实际上面临着许多困难 。 且不提这些天体有多么遥远 , 在光谱分析的过程中 , 还有除了元素丰度之外的因素影响着分析结果 。 如何排除这些干扰因素 , 也是研究人员需要解决的 。

东京大学的天文学家Yuzuru Yoshii和Hiroaki Sameshima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 , 那就是利用波长强度来对弥漫云内的元素普遍性进行分析 , 从而能够确定这个弥漫云内的元素组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