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的最后一战,宁愿得罪中科院,也要反对中国科技“大跃进”


杨振宁的最后一战,宁愿得罪中科院,也要反对中国科技“大跃进”


文章图片


杨振宁的最后一战,宁愿得罪中科院,也要反对中国科技“大跃进”


杨振宁的最后一战 , 宁愿得罪中科院 , 也要反对中国科技“大跃进” 。
“中国现在绝对不能建造大型对撞机” , 杨振宁斩钉截铁地说道 。
为何杨振宁极力反对中国建造大型对撞机呢?究竟是为了阻碍中国高速发展还是另有图谋呢?
杨振宁我国著名物理学家 , 在世界舞台上也拥有极高的地位 , 他的一言一行往往会对我国的科学研究带来重大的影响 。



在一次会议中 , 杨振宁与科学家们产生了激烈的争论 。
引起争论的原因是 , 一位名叫王贻芳的科学家提出我国应该建造大型对撞机 。
王贻芳与杨振宁一样 , 都是中科院院士 , 他的发言同样代表了中国的顶尖水平 。
因此 , 两位专家的争论 , 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 。
那么 , 什么是大型对撞机?为什么在两位科学家那里 , 会对大型对撞机的作用做出完全相反的论述呢?
“大型对撞机”全称叫做“大型粒子对撞机”它是一种科学设备 , 建成之后可以同时让两颗粒子加速 , 通过碰撞之后 , 产生新的粒子 。
这对于科学研究极有裨益 。
因此 , 从科学技术进步得到角度出发 , 王贻芳等院士提出 , 即便是花费重金 , 也应该让项目尽快“上马” 。
然而 , “大型对撞机”的研发是一项很烧钱的工作 。
根据相关估算 , 我国至少要投入1400亿 , 才有可能看到成果 。



杨振宁先生历经了中国由弱到强的全过程 , 他深知 , 中国家底薄弱 , 能有今天的成就 , 离不开所有人的辛勤付出 。
因此 ,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 , 每一笔经费都必须用在刀刃上 。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 , 如果“大型对撞机”得以上马 , 必然导致国家在其他领域的投资相对削弱 , 耗费巨资去投资一个短期内看不到回报的项目是否值得 , 这是杨振宁和王贻芳争论的焦点所在 。
除了经费原因之外 , 杨振宁提出反对意见 , 还源于他对国际事物的洞察力 。
众所周知 , 杨振宁教授曾长期在美国生活、工作 , 因此对美国可以说非常的熟悉 。
据杨振宁陈述 , 美国人也曾提出过类似的计划 , 最终却不了了之 , 白白耗费了几十亿美元 。
美国人逐渐意识到 , 这是一个无底洞 。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 , 首要的任务 , 应该是改善民生 , 将国民经济的重心 , 放在对弱势群体的帮扶上面 。
时间转眼来到了2019年 。


当年 , 杨振宁出席一场活动 。
活动举办的过程中 , 有一位学生向他提出了一个问题:“我将来打算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 您至今仍然反对吗?”
杨振宁斩钉截铁的回答:“我坚决反对 , 劝你也不要走这条路!”

其实 , 杨振宁与王贻芳都是我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杰出人士 , 他们的出发点都是希望祖国能够强大起来 ,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二人之间的分歧 , 仅仅是路线层面的问题 。

王贻芳院士认为 , 大型对撞机是时代潮流 , 中国必须迎头赶上 , 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 而杨振宁院士认为“大型对撞机”的“盛宴已过”投资与汇报的价值不成正比 。

对于外行人来说 , 两位科学家的论点孰是孰非 , 着实难以判断 ,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 杨振宁并不是反对建造“大型对撞机”只是反对在当前的环境下立即上马 。

第三 , 功用 。 如果超大粒子对撞机建成 , 其预期性能应该没有问题 , 但这个过程由谁操刀 , 我们建肯定没有问题 , 但谁来用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

用杨振宁自己的话来说 , 我们目前缺少人才储备 , 即便是机器建成 , 终究难免“为他人做嫁衣”的结局 。
与其如此 , 倒不如不建为好 。

事件发酵之后 , 媒体进行了报道 , 有媒体将这次争论形容为“杨振宁的最后一战” 。
一时间 , 众人议论纷纷 。

无论大家怎么争论 , 至少有一点应该明确 , 杨振宁先生的爱国之心不应该被质疑 , 他早年加入美国国籍 , 暮年时回归祖国 , 对于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 , 我们能做的只有敬仰 。

因此有一些媒体在报道的时候 , 为了博眼球捕风捉影 , 将正常的学术争论描绘成为“阻挡祖国发展”的言论 , 这是极不负责任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