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辞世后,英国进入10天哀悼期


女王辞世后,英国进入10天哀悼期


文章图片



撰文/潇湘晨报驻伦敦通讯员黄欢闲
9月8日下午两点半左右 , 我在家庭群聊里接到婆婆发来的信息:“看新闻了吗 , 女王的状态不太好 , 所有王室成员都去了巴尔莫勒尔堡 , 看起来情况相当严重 , 愿上帝保佑她度过这个难关 。 ”
(巴尔莫勒尔堡是英国女王在苏格兰阿伯丁郡的私人行宫 , 多作为王室成员夏秋季度假狩猎用 , 也常用于邀请首相一家参与活动、增进感情 。 )
我赶紧放下手头的事情打开了电视以及新闻门户网站 , 也打开了脸书和推特 。 整个英国都忽然被女王“正在接受密切医学监护”的新闻刷屏 。
听到公公的话 , 想起丈夫去世的奶奶
我回复了婆婆的信息:“之前(9月6日)不还好好的嘛 , 她还接见了新首相 , 站着握手了拍了照片 , 还笑了来着 。 ”
这时公公说:“老人家这个岁数要走 , 很快的 , 也就是一天半天 , 甚至几个小时的事情 。 ”
我心里咯噔了一下 , 想起我先生前几年过世的奶奶 。 93岁高龄 , 过世之前几乎看不出任何征兆 , 甚至还能跟朋友吃饭谈笑、步行回家 , 结果6个小时后送医 , 再6个小时后便与世长辞 。
吃晚饭时 , 看到女王去世消息
晚上6点30分整 , 我刚把饭菜端上餐桌 , 手机上叮叮当当接二连三弹出各个平台的消息:王室确认女王过世、白金汉宫确认女王过世、白金汉宫降半旗、唐宁街十号确认女王过世……紧接着是其他国家元首发来慰问的消息 。
气氛瞬间凝重 。
我赶紧截了一张图发到家庭群里 , 立刻收到回复:“是的 , 我也看到了 , 多么令人难过的消息 。 ”
与此同时 , 所有的新闻频道和网络媒体全被女王辞世这条唯一重大消息霸屏了 。
我和先生把饭菜挪到客厅电视机前的小茶几上 , 心不在焉地吃着晚饭 , 注意力全在电视新闻上 。 所有的主持人清一色黑西装、白衬衫配黑领带 , 把沉重的气氛用视觉这一最直接的方式传递给每个观众 。
他们的语气低沉 , 声调平缓 , 充满了哀痛:一个时代结束了 , 多少人会怅然若失 , 多少人会怀念她终其一生的付出 , 多少人会深深记住她作为君主的威严 , 多少人会怀念她作为妻子、母亲的温柔 。
各个频道开始用珍贵的历史影像片段快速回顾着女王的一生:出生、立为储君、结婚生子、登基加冕、为国家奉献一生等 。 中间穿插着最新的动态:白金汉宫延续宫廷传统 , 在正门上张贴文字告示宣告女王死讯;唐宁街十号新任首相就女王辞世发表简短发言等 。
与此同时 , 女王辞世的消息占据了所有平台的热搜榜首 , 几秒钟就是几百条相关评论 。 其中大多数表达了哀悼 , 和对她突如其来的死讯的难以置信 。 毕竟很多人和我一样想 , “昨天她还能站着微笑呢” 。
在那些词条和回复里 , 我读到了普通英国民众对历史的回顾、对女王本人的敬重、对当代王室存续的思辨 , 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

对女王本人持反感态度的英国人只有8%
在英国延绵数百年的王室传统中 , 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无疑是当今世界最特殊的存在之一 。 作为古老皇族在现代社会中的君主 , 她总能吸引最热切的关注和争议 。
“英国是否应该废除王室”这个议题几乎伴随了她长达七十年的女王生涯 。
果不其然 , 各新闻平台立刻就有了“君主制”相关“话题” , 有支持延续的也有支持废除的 。 双方各持已见 , 只要在平等的前提下心平气和的交流 , 都不失为拓展知识与视野的契机 。
尽管人们对王室的观感不一(全年龄段大概62%的人支持王室作为英国传统存在下去) , 但绝大多数对女王都持正面态度 。
在今年六月份女王钻禧(登基70周年)庆典前的民调显示 , 对女王本人持反感态度的英国人只有8% 。 这无疑对女王七十年付出的肯定:她尽职尽责当了七十年的“吉祥物” , 奔走各方履行着她应尽的职责 , 维系着千变万化的联邦关系 , 用她的经验和智慧支持了从丘吉尔到鲍里斯的14位英国首相 。 走过风风雨雨 , 在一次又一次危机中 , 历经沉沦与复苏 , 见证了英国七十年起起落落 , 并在与世长辞的前一天 , 任命了她人生的最后一位也是第15位首相 , 依然保持了她一贯的尊严 。
女王对新移民非常和善
我个人 , 作为融入英国家庭的新移民 , 与大多数英国人一样 , 对她是充满敬重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