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做人要低调 , 做事要高调 , 有的人不是科学家 , 却在科学哲学领域做出了“第一品牌力”、“第一影响力”的业绩 。 科学和文化哲学的研究力 运用在企业 , 深耕了企业文化;运用在校园 , 深耕了校园文化 , 理解了文化的价值 , 也就理解一个文化人存在的价值 。 “研究力”是一个新鲜的词汇 , 生产力对应了社会经济的生产方式 , 研究力对应了社会科学和文化的创造方式 , 研究力带来了创新力 , 创新力推动了生产方式的变革和学术的进步 。
在迈向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征途上 , 我们的国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科技和文化的创新力 。 建设创新型社会离不开人们在科技和文化领域的研究力 , 生产力 , 研究力和创新力的“三力法则”为创新型的国家建设带来原动力 。 8月19日 , 本作者发布了“原理的哲学和哲学的原理”一文 , 文中提及了“两个繁荣” , 一个是经济的繁荣 , 一个是文化的繁荣 , 经济繁荣是物质生产力充分发展的结果 , 只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组织的“强强联合” , 才能充分释放生产者的潜力 。 文化繁荣是精神钟造力充分发挥的产物 , 只有先进文化和先进文化组织的“互助互进” , 才能充分释放文化创作者的潜能 。
物质生产力在前 , 排在基础作用的第一位 , 文化创造力在后 , 排在派生作用的第二位 , 物质第一性决定了物质生产力的第一位 , 精神第二性决定了文化创造力的第二位 , 但现代化的生产力融入了越来越多的科学和文化因素 。 之前的文章提到了资本为社会服务 , 为民众服务 , 也可以将资本的价值和功效表述为为“两个繁荣”服务 ,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 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兴旺离不开资本的参入和推动 , 资本和技术的结合产生了社会生产力 , 资本和文化的结合产生了文化创造力 , “两个结合”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两个繁荣 。
1897年 , 英国科学家汤姆逊发现了电子 , 随即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西瓜模型”或“葡萄干蛋糕模型” 。 电子带负电 , 原子则在整体上呈电中性 , 汤姆逊由此认为 , 未知的正电荷均匀地分布在原子球体之内 , 电子则镶嵌在原子球体内的正电荷物质中 , 电子好像点缀在蛋糕中的葡萄干或点缀在西瓜瓤中的西瓜子 , 但电子在原子球体内的排布不是杂乱无章的 , 而是呈现周期性的排列 , 一个“电子环”只能容纳有限的电子数量 , 超过限定数量的电子组成了第二个“电子环” , 从一个电子环到两个电子环 , 从两个电子环到三个电子环 , 以此类推到多个电子环 , 而电子排列的周期性解释了元素周期表中原子排列的周期性变化 。
宇宙好似一个宏大的原子 , 原子好似一个微小的宇宙 , 原子和宇宙的外形适从科学哲学球状性的等效原理 。 可观测宇宙的半径大约为460亿光年 , 宇宙在诞生后一直处于持续的膨胀状态 , 可观测宇宙的半径从过去到现在遵循科学哲学的递增原理 , 反之 , 从现在到过去遵循科学哲学的递减原理 。 物理学家在物质结构的描述中发挥了想象力 , 人们同样可以在宇宙结构的描述中尽显想象力的神奇 。
科学和文化的创新活动渗透了人的想像力 , 想像力对于科学和文化创新的价值遵从科学哲学逻辑论的等效原理 , 艺术渗透到科学 , 人们使用了“科学艺术”一词 , 艺术渗透到文化 , 人们使用“文化艺术”一词 。 哲学的价值不仅是宣扬了“爱智慧”的精神生活 , 而且是揭示了事物现象的内在本质 , 哲学把零零碎碎的现象片段接合为某种规律在其中发挥连续性作用的理论体系 。
宇宙恒星和星系的分布好像快餐店通常免费供应的鸡蛋紫菜汤 。 之前的哈勃太空望远镜合成了宇宙深空的照片 , 现在的韦伯太空望远镜合成了宇宙深空图片 , 浩渺的太空看起来深不可测 , “一眼望不到边” , 密密麻麻的恒星和星系、行星和星云分布在其中 , 给人留下了宇宙天体和星云“密不透风”的印象 , 但实际上宇宙远处和近处的天体叠加在一张平面图片上 , 光线投影重重堆积 。 天体和星云“塞满”了漫无边际的宇宙深空 , 恒星和恒星、星系和星系相隔了几光年、几十光年的距离 , 发生彼此碰撞与合并的机会十分罕见 , 我们的太阳系也不例外 , 空空荡荡的太阳系能容纳成千上万的太阳和地球 。
宇宙从数十亿年前开始了马拉松式的加速膨胀 , 离我们近的宇宙深空 , 物质分布的密度大 , 反之 , 离我们远的宇宙深空 , 物质分布的密度越小 , 宇宙物质的分布和密度从观察者的近处到远处遵循宇宙哲学的递减原理 , 反之 , 宇宙物质分布的密度从观察者的远处到近处遵循宇宙哲学的递增原理 。 好像19世纪末期的物理学家曾把原子结构描述为“枣糕模型”、“西瓜模型” , 我们可以把宇宙的深空结构形象地概括为“蛋花紫菜汤模型” , 食客在快餐店或大食堂的“取汤处”装一碗汤 , 紫菜和蛋花看上去布满了汤盆 , 但食客每次勺到碗里的紫菜和蛋花却不多 , 其实是稀稀拉拉的清汤水 。 在描述原子和宇宙的结构时 , 中外科学和哲学人士都有“口福” , 实则是他们发挥了科学和文化的想像力 。
推荐阅读
- 新发现一颗充满水的超级地球!30%是水,仅100光年远,或存在生命
- 假如太阳消失了,地球能扛多久?人类又能抗多久呢?
- 解读银河系结构和太阳系位置,拥有上千亿成员的“豪门世家”!
- 太平洋底发现庞大水下结构,疑似建筑遗迹,难道真存在史前文明?
- R136a1不再是王者,那目前宇宙中已知质量最大的恒星有多大?
- 四级文明到底有多可怕?为何几乎都不会提及四级文明?
- 质量达太阳196倍!哈勃望远镜拍摄宇宙最大恒星图像!谜题却仍未解决
- 宇宙是什么样子的?或许我们的理论依据都错了,它可能在不断循环
- 宇宙到底有多大?让我们跨越930亿光年探究宇宙深度,地球太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