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濒死体验之父”是雷蒙德·穆迪一生最重要的一个头衔 , 因为在“濒死体验”这一领域的卓越贡献 , 他甚至还于1988年在丹麦获颁“世界人道主义奖” 。
与此同时 , 雷蒙德还因出版的一系列与濒死体验有关的书籍 , 而成为了世界级的名人 。 仅仅他于1975年写作的《死亡回忆:濒死体验访谈录》 , 就在全世界售出了1300万本 。
雷蒙德
此时的雷蒙德并不认同“永生不灭” , 他觉得柏拉图的学说 , 也仅仅是一种假设罢了 。 然后 , 一节课后 , 一个学生和他的讨论 , 让他重新对“死后生命”这一课题有了新的认识 。
“您能留下来和我讨论一下吗?我想讨论死亡之后生命的存在性问题 。 ”他的学生问道 , “当然可以 , 请说!”雷蒙德摆出一副很愿意倾听的姿态 。
那个学生告诉雷蒙德自己的祖母曾在一次手术后死而复生 , 她还和自己讲述了死后看到的情景 。 祖母讲述的内容让他非常震惊 , 也让他从此对死亡后生命的存在性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雷蒙德非常惊奇 , 因为这个学生讲述的祖母死后的见闻 , 与他多年前从分析学教授那里听到的内容 , 几乎完全一致 。
回到家后 , 雷蒙德一直喃喃说:“他们不可能骗我 , 处心积虑几年 , 编一模一样的谎言来骗我 , 这不可能 。 ”
雷蒙德确信他们所说属实 , 他开始主动地去收集濒死体验的例子 , 他太想解开谜团了 。 他还在自己的哲学课上 , 试探性地开始提及生理死亡后其他的生命形态存在的可能性 , 但他特意未曾提及先前所接触到的两例濒死体验 。
之所以明知道它们是事实 , 却特意不提及 , 自然因为他不确定听课者对于濒死体验的看法和态度 。 如果自己被他们当做精神病 , 那显然不是一件好事 。
雷蒙德当时的想法是:先用观望的态度讲讲 , 如果听课者不排斥 , 甚至参与进来 , 就进一步讲述 。
令雷蒙德再次感到惊异的是:在每个大约30人的小班里 , 都有至少一名学生在课后主动找上他 , 坦承自身或周围最亲近的人所经历的濒死体验 。
有过濒死体验的人如此普遍 , 这结果大大出乎了雷蒙德的意料 。 更让他震惊的是:这些人讲述的濒死体验 , 总是极其相似 。
“不可能所有人都来骗我 , 不可能 , 而且他们的身份、地位、阅历、年龄都完全不一样 , 这不可能 。 ”雷蒙德更加确信他们讲述的内容是事实了 。
雷蒙德
1972年 , 雷蒙德宿命一般地进入了医学界 。 这为他进一步搜集有“濒死体验”者 , 提供了可能 。 他很快在工作之余 , 搜集到了相当数量的体验报告 。
雷蒙德做这件事时 , 不再和以前那样畏畏缩缩了 , 他主动和周围的同行提及了自己的这项业余研究 。 得到他们的鼓励后 , 他给一家医学协会作了一次半正式的报告 , 之后 , 他多次面向大众进行相关的演讲 。
如当年上类似主题的小课时一样 , 雷蒙德每次演讲完 , 都会有人留下来告诉他自己亲身经历的濒死体验 。
雷蒙德的“兴趣”为人所知后 , 越来越多的医生愿意给他提供便利 , 他们将一些刚刚从死神手中挽救回来的病人介绍给他 , 让他们提供不寻常的体验 。 而另一些人在阅读了报刊上关于此事的报道后 , 主动给他写信提供线索和资料 。
多年过去后 , 到1975年 , 雷蒙德手里大概有了150份濒死体验的案例 。 他将这些案例分成了三类 , 以便进一步钻研 。 这三类分别是:
很快 , 经过大量深入探讨和细究后 , 雷蒙德从尽量多的方面 , 将濒死体验的大概全貌呈现出来了:
“一 , 被诊断或宣告为临床死亡而又随后返生的人的体验 。 二 , 在事故、重伤或者重病的过程中非常接近死亡的人的体验 。 三 , 濒死体验者在死亡过程中讲述给当场人的经验 , 再由那些在场的人转述给雷蒙德 。 ”
推荐阅读
- 杀死癌细胞的热疗,到底是什么手段?
- 探索灵魂之谜之一:奇妙的濒死体验
- 婚礼变葬礼:2009年耶鲁大学女博士在婚礼当天,被发现倒吊于墙中
- 雷蒙德 人死后会去哪里?最新科学研究真相是…
- 雷蒙德 一股巨大的燃烧气体波在太空中荡漾, 开尔文-亥姆霍兹热浪
- 雷蒙德 人体能忍受的最热温度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