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游戏|独立游戏工作室的月亮与六便士

独立游戏|独立游戏工作室的月亮与六便士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港股研究社
8月第一天 , 第四批游戏版号发放 , 共69款游戏获批 。 此次获批版号名单中 , 既有吉比特、金山软件、青瓷文化等知名游戏厂商 , 同时也有木七七、五十一区、十字星等独立游戏工作团队 。
对于大多数独立游戏工作室来说 , 版号发放逐渐稳定 , 更像是打开了一条“希望”之路 。 那些获得版号的游戏工作室迎来了春天 , 但它们更像是稀有的幸运儿 , 因为大量的小型游戏工作室 , 曾倒在了黎明之前 。
版号发放稳定化 , 有人欢喜有人忧
自4月版号重启发放以来 , 目前共有四批版号发布 , 分别有45、60、67、69款 , 数量逐渐递增 。 截至此次游戏版号发布 , 年内共有241款游戏获得审批 。
每一次版号的发放都会迎来一波“庆祝” 。 从第一次版号重启后来看 , 部分游戏公司的股价获得了不错的涨幅 , 像三七互娱涨了60%+ , 吉比特涨幅接近200% 。
可以说 , 在版号恢复发放之后 , 游戏行业的发展状态也在慢慢回复 。 当然 , 在游戏版号僧多粥少的现状下 , 那些没有获得版号的游戏厂商依旧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 甚至大多数的独立游戏工作室 , 已经成为了历史 。
天眼查数据显示 , 从 2021 年 7 月至 2022 年 4 月 11 日 , 有 2.2 万家游戏相关公司注销 , 51.5% 注册资本在 1000 万元以下 。 对比之下 , 在版号正常发放的 2020 年 , 全年游戏公司注销为 1.8 万家 。 从2021年倒闭公司的存活时长来看 , 超60%的游戏公司倒在起步的前四年 。
独立游戏|独立游戏工作室的月亮与六便士
文章插图

在停批版号的这段时间里 , 游戏市场的过的并不好 , 腾讯、网易等等大厂选择裁员来“断臂求生” , 而中小型的游戏厂商以及大量的独立游戏工作室 , 则是接连倒闭 , 在这次“洗牌”中被冲击的七零八落 。
以独立游戏开发商木七七工作室为例 , 虽然在这次版号发放中获得一席 , 但在6月 , 木七七便传出了全员被裁的消息 , 一份疑似创始人陆家贤发出的内部信显示 , 尽管几经努力 , 但木七七“现金流长期入不敷出” , 不得不做出全体裁员的决定 。
在全体裁员的背后 , 影射的是现在多数独立游戏工作室的难言之隐 , 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 , 为什么独立游戏工作室存活会这么难?难道仅仅是因为版号的原因吗?
独立游戏厂商的“难言之隐”
几个人的小团队、一个小众的题材、绕过多数的发行和渠道...这些独立游戏工作室的特点即使到了现在依旧没有怎么变化 。
2017-2018年 , 国产独立游戏迎来了“黄金期” , 后续《太吾绘卷》《中国式家长》等爆款让行业看到了独立游戏破局而出的可能性 , 中手游、腾讯、网易、莉莉丝等都开始以各自的方式入局独立游戏 。
但奢入俭难 , 在版号停发这一导火索被点燃时 , 独立游戏工作室失去了“超国民待遇” , 它们好像在一瞬间失去了支撑点 , 发展变得愈加艰难 。
同样作为版号停发的亲历者 , 独立游戏工作室所受的伤害要远大于腾讯、网易等头部厂商 , 这一点是不争的事实 。 但除了版号之外 , 或许独立游戏工作室的存在 , 更像是创业者们的孤注一掷 , 是胜算不多的“帕斯卡赌注” 。
一方面 , 资金、人才缺乏作为国内外独立游戏开发商固有的问题 , 在一定程度上将持续困扰整个游戏的开发、运维进程 。
游戏大厂开发一款游戏 , 从立项到开发再到发行运营这一整个流程都是经验十足 , 资金、技术的加成下 , 一款游戏的开发基本没有大的难题 。
但对于中小型游戏工作室来说 , 开发一款独立游戏更像是在“用爱发电” 。 几个人的小团队 , 前期没有启动资金 , 想要获得初期的融资也更是难上加难 。
在投资者机构和投资者严重 , 多数独立团队没有实际游戏制作经验 , 在技术、资源等实力并不雄厚 , 押注一个“创意”对于投资者来说并不是一个划算的生意 。 另外独立游戏团队影响力远不及大厂 , 获得投资者关注的可能性也更小 。
即使有了部分的启动资金 , 人才资源的缺乏同样成为困扰 。 《2020年国内独立游戏开发者报告》数据显示 , 44.52%的独立游戏研发人员表示开发人数仅有1人 , 仅有2.99%的开发者表示团队研发人员的规模在8人以上 。
一款高质量独立游戏的背后 , 一定是有高创意、高技术的人才支撑 , 这是独立游戏差异化的重要因素 , 而不可否认的是 , 在腾讯、网易等游戏大厂所盘踞的游戏市场中 , 大量的技术人才对于小型游戏公司的关注并不算多 。
另一方面 , 除了人才、资金短缺之外 , 缺渠道、宣发难 , 也是大多数中小型独立游戏工作室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
现如今 , 酒香也怕巷子深四成为了每一个行业的宣传信条 , 但对于大多数独立游戏工作室来说 , 一个团队维持日常的开发经费就已经捉襟见肘了 , 在推广和宣发上更是有心无力 。
但在游戏开发期 , 包括版本更新及开发进度等信息 , 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宣发平台在第一时间触达到受众群体 , 那么玩家对于游戏的关注度将会受到很大影响 , 与此同时 , 在游戏发售之前如果没有进行一定宣发 , 也将会大大降低玩家对于游戏的预期 。
可以说 , 沟通平台的缺失 , 反馈的渠道过于分散 , 信息传达存在延迟 , 难免会让游戏开发商和玩家之间产生隔阂 , 同样会影响到后续游戏的盈利效果 。
【独立游戏|独立游戏工作室的月亮与六便士】最后 , 独立游戏所固有的时间周期长、受众喜好度变化等多重不确定性下 , 如何让研发团队长久撑下去同样是一个难题 。
对于独立游戏的研发团队而言 , 如何更快、更精准地切入玩家的喜好 , 快速占领玩家心智 , 转化为忠实用户一直是一个重要命题 , 但现如今游戏市场的变化接踵而至 , 大量的游戏团队在一条相似的赛道中挣挤 , 虽然在一些细节上会有所不同 , 但在玩家严重 , 同样避不开千篇一律没有特色的问题 , 游戏的曝光度自然不会高 。
当然 , 除了上述提到的资金受限、开发周期长、宣发难等问题之下 , 游戏本身的类别受众、市场的喜好变化的影响等因素同样是目前众多独立游戏工作室的难点所在 。 整体来说 , 独立游戏开发室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加成 , 工作室的抗风险要远低于有多元业务的大厂 。
因此 , 当版号停发突然来袭 , 部分的独立游戏工作室自然会在不断被挤压的市场中败下阵来 。 但正如老话所言 , “福兮祸所伏 , 祸兮福所倚” , 版号的停发也从侧面引导这多数的独立游戏厂商找到新的方向 。
出海 , 独立游戏工作室的新契机
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在一次采访中表示:“游戏版号暂停发放 , 确实对中小游戏企业有影响 , 但也倒逼他们寻找出路” 。
在没有版号的日子里 , 一些独立游戏厂商也在尝试寻找新的契机 , 其中拓展海外市场便成为人人力争的新增长点 。
Newzoo发布《2022全球游戏市场报告》 , 预计2022年全球游戏市场规模将达到1968亿美元 , 同比增长2.1% , 其中手游市场占比53%,达到1035亿美元 , 同比增长5.3% 。
在全球市场增长风口下 , 相比于国内内卷严重的行业竞争 , 海外市场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 。 从各个大厂的出海形式来看 , 大厂出海都有自己的杀手锏 , 米哈游深耕二次元 , 莉莉丝和三七聚焦SLG , 腾讯、网易聚焦射击、MOBA类游戏 。 而对于中小型独立游戏工作室来说 , 拓展海外市场同样可以成为重点押注之一 。
比如Smillage 游戏工作室开发的休闲小游戏《Love Fantasy: Match & Stories》 , 在去年3月上线的首周便登上美国总榜第二 。 再比如滴答工作室研发的单机游戏《月圆之夜》 , 上线当年获得了App Store“年度最佳本土独立游戏”评价 , 并多次登顶付费榜 。
即使是在版号恢复发放之后 , 多数的游戏厂商的游戏出海计划也并不会搁置 , 出海是整个游戏行业的确定趋势 , 对于目前仍未获得版号的游戏公司来说 , 依旧是“活下去”的首选项 。
一方面 , 政策层面不断加大力度的扶持 , 为国产游戏出海提供了底气和动力 。
2021年8月 , 帕斯亚科技的“时光系列”(包括《波西亚时光》《沙石镇时光》等)更被商务部、中宣部等五部委列入《2021-2022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名单》 。 帕斯亚科技时光系列第二作《沙石镇时光》在今年4月份首批版号过审名单中 , 两款Switch游戏《波西亚时光》和《雨纪》同样也在8月的榜单中 。
另一方面 , 目前国产游戏在海外市场的优势也在逐渐显现 , 独立游戏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也在持续提升 。 据《2021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数据 , 中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销售收入超过180亿美元 , 同比增长16.59% 。
现如今 , 网易、腾讯、米哈游、莉莉丝等的中国游戏公司在海外交出了不俗的成绩单 , 在头部大厂的带动下 , 中小游戏厂商或许也将在海外市场打拼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 而随着“出海”进程加快 , 国产游戏也将成为推动全球游戏市场需求升级的力量 , 或许未来也将反哺国内游戏产业的变革升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