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 , 5年过去了 。 2017年年底 , 杨可欣的单位撤销了哈密市的办事处 , 所以杨可欣也要离开新疆了 。
或许她也没想到 , 自己竟然在五年间累计捡到了600多块陨石 , 加起来的重量达400多公斤 , 成了所有人公认的“陨石小猎手” 。
【让“星星”在贵阳安家】物以稀为贵 , 要知道 , 陨石降落到地面实属不易 。 陨石坠落过程中与大气摩擦 , 会燃烧掉很大一部分 。 所以我们现在见到的陨石 , 即使是很小一块 , 但在大气层外的时候也是西瓜一般大的 。
再加上 , 陨石来自外太空 , 对于我们研究外太空有很大帮助 , 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
而陨石多出现在戈壁、沙漠等无人区之中 , 地理条件恶劣 。 所以许多猎陨之人很有可能在途中遭遇突然袭击的沙尘暴 , 或是脱水、体力透支、晒伤、陷入沙坑等等 , 更是有许多人因为猎陨而丢掉了性命 。
因此 , 陨石本身极高的研究价值加上猎陨的难度 , 使得陨石变得越来越珍贵 , 在市场上的价格也一度飙高 。
大部分人寻找陨石是为了售卖赚钱 , 一克陨石的价钱最高可达到两万元 , 所以捡到了一块稍微大一点或重一点的陨石 , 很有可能抵得上一栋房子的价格 。
但是在杨可欣看来 , 收集陨石只是她单纯而美好的愿望 , 和那些喜欢收集其他物件的人们是一样的 , 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 。
陨石在杨可欣这里 , 只是上天赐予人类美好的礼物 , 是人类和外太空交流的方式和途径 , 是自己小时候看到的万千颗星星们 。
有许多商人听说了杨可欣收集了600多块陨石的事情 , 前来询问 , 希望能够购买一两块 。 甚至也有人开出天价来购买 , 但是杨可欣一个也没答应 。
她说:“每一块陨石都是自己辛苦寻找到的 , 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珍贵 , 无论什么价格 , 你也不可能把自己的孩子卖出去吧?”
除此之外 , 杨可欣另外一个不售卖的原因是 , 她知道陨石中蕴藏着巨大的科研价值 , 她也想要为国家的科研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于是 , 杨可欣联系了中科院地化局的专家李世杰 , 将自己的藏品交于中科院进行科学研究 , 力求将自己收集到的每一块陨石发挥它们最大的功用 。
除此之外 , 杨可欣还有一个朴素又伟大的愿望 , 那就是让更多的孩子近距离地看到“星星” 。
于是 , 杨可欣在回到贵州后 , 打算建立一个陨石博物馆 , 将自己收集的陨石放在里面展览 , 并且免费开放 。
抱着让更多人了解陨石文化的初衷 , 博物馆建成了 。 博物馆名字叫做贵州陨石文化科普馆 , 而馆长就是杨可欣本人 。
一开始 , 一切都像杨可欣所预料的那样 , 有许多人来观赏 , 有家长带着孩子来参观 , 也有学校组织学生一起来学习 。
但是时间一长 , 博物馆的运作就出现了问题 , 而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运营资金缺乏 。
由于杨可欣坚持做公益事业 , 博物馆一直是免费开放的 。
但是那么大的一个藏馆 , 需要定时修葺完善 , 设计改造 , 还需要支付馆内人员的工资 。 为了让这个博物馆运作下去 , 杨可欣甚至卖掉了自己的房子 。
幸好 , 在杨可欣的坚持下 , 许多好心人受到她的感染 , 前来捐献自己的陨石藏品 , 希望自己的陨石也能够放在博物馆里展览 , 帮助更多的人了解陨石 , 热爱陨石 。
而当地的政府在得知杨可欣为陨石文化所做的一切努力之后 , 也为陨石博物馆发放了补贴资金 。
就这样 , 陨石博物馆的名声也打出去了 , 许多人慕名前来参观 。 杨可欣也请了许多讲解员在一旁为人们讲解陨石的形成、坠落 , 陨石的特征等等各种知识 。
中科院在得知杨可欣建立了陨石博物馆之后 , 也对此举表示了大力支持 。 并且将这个陨石博物馆作为了中科院地化所研究生原始标本的实习基地 。
而杨可欣本人 , 由于全面的陨石知识储备和丰富的猎陨经验 , 被中科院聘请为了研究生的户外指导员 。
在2021年的《开讲了》节目中 , 杨可欣和节目现场进行了连线 , 向大家介绍了自己收藏的陨石和猎陨的经历 , 并且与航天专家李海涛进行了一番交流 。
李海涛也高度肯定了杨可欣的公益善举 , 他说:“举办一场科普活动 , 能让其中一个人从此改变他的理想 , 投身到航天事业 , 那都是值得的 。 ”
在那么多陨石中 , 杨可欣专门挑了那个20克的小陨石给大家展示 , 因为那是自己找到的第一块陨石 , 对她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