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存在1.5亿年的白鲟怎么就灭绝了?专家:现在技术条件有了 但已经来不及了
白鲟体型硕大 , 游速迅疾 , 有“中国淡水鱼之王”的称号 。“最后一次见到白鲟 , 是2003年1月24日 。”7月22日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 , 武汉长江中华鲟保护中心发起人危起伟在电话中对《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说 。
此后再也没有科研人员见过白鲟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官网发文显示 , 7月21日 ,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更新的物种红色名录 , 全球现存的26种鲟鱼均面临灭绝威胁 。名录显示 , 长江特有物种白鲟已经灭绝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刘焕章接受采访人员电话采访时表示 , 人类活动导致白鲟食物的减少以及对白鲟栖息环境的影响 , 都是可能导致白鲟灭绝的原因 。
“早些年 , 我们的经济条件、技术条件和思想认识都还没有准备好或者说不太具备 , 白鲟的保护起步太晚 。”对于白鲟的灭绝 , 刘焕章遗憾表示 , “等到想来拯救它的时候 , 它已经灭绝了 。”
文章图片
白鲟 危起伟供图
白鲟是长江食物链最顶端物种
白鲟已存在1.5亿年之久 , 是中生代白垩纪残存下来的极少数古代鱼类 。
对于最后一次见到白鲟的日子 , 危起伟记得非常清楚 , 是在2003年1月24日 。
那是一条被渔民误捕的白鲟 , 危起伟和同事在四川宜宾南溪江段救助了它 , 并对这条白鲟进行放生和跟踪 。不过 , 随后船触礁 , 被放生白鲟的电波信号也消失了 。
那是危起伟最后一次见到白鲟 , 也是科研人员们最后一次见到白鲟 。
相比19年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更新名录正式宣布白鲟灭绝 , 在危起伟看来 , 白鲟灭绝的时间可能更早 。
采访人员在危起伟的朋友圈看到他转发的一篇新闻中提到 , 2019年12月 , 国际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发布的一篇研究论文透露 , 预计2005-2010年时长江白鲟已灭绝 。而危起伟正是上述论文的通讯作者 。
如何定义一个物种的灭绝?“曾经也有一些物种 , 大家怀疑它灭绝之后多年 , 突然再度出现 。”7月22日 , 刘焕章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白鲟应该不存在这种可能性 。因为它的个体非常庞大 , 而且生活在淡水流域 , 理论上来说 , 它的踪迹不是非常难寻觅 。但最近多年来 , 科研人员和相关部门曾经采用多种技术包括水体环境DNA技术等对其踪迹进行调查 , 却都遍寻无果 。
白鲟分布极为狭窄 , 全世界只有我国才有 , 集中分布在长江流域一带 。白鲟的灭绝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白鲟在长江食物链中是最顶端的物种 , 类似于陆地中的狮子或者是老虎的地位 。”7月22日下午 , 刘焕章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电话采访时介绍 , 白鲟的个体非常庞大 , 属于肉食动物 , 很多凶猛的鱼类都是它的食物 。可以说 , 白鲟通过食物链对长江这一生态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另外 , 和许多鲟鱼类物种一样 , 白鲟作为一种古老的物种 , 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上亿年 , 它们的存在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从生物进化研究的角度来讲 , 白鲟灭绝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
“白鲟的灭绝 , 相当于一个科一个属就此消失了 。”危起伟说 , 长江白鲟灭绝之后 , 白鲟属就消失了 。
人工养殖白鲟有难度
作为“中国淡水鱼”之王 , 已经生存了1.5亿年的白鲟为何没能逃脱灭绝的命运?刘焕章分析 , 首先 , 白鲟是肉食动物 , 人类活动导致长江鱼类的减少 , 导致了白鲟食物的减少;另一方面 , 水体污染、人类捕捞等导致了白鲟栖息环境的变化 , 这也是它减少的重要原因 。
我们是否可以对白鲟进行救助或者实现人工养殖?危起伟向采访人员解释 , 白鲟最近被发现也是约20年前的事情了 。那时候交通和通讯技术都不太成熟 , 接到渔民误捕信息后赶到现场救助时白鲟多已奄奄一息;另外 , 当时的技术条件有限 , 而白鲟的体型非常庞大 , 建设适合它的池子并不容易 。
危起伟告诉采访人员 , 他也曾在南京邂逅一条白鲟 , 但在人工养殖29天后 , 这条白鲟意外死亡 。
值得一提的是 , 近年来 , 我国对长江水生生物的保护政策一直在持续 。2018年9月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意见》 , 提出22条具体政策措施 , 基本涵盖了有关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全过程和各环节 , 具体包括开展生态修复、拯救濒危物种、加强生境保护、完善生态补偿、加强执法监管等 。
另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通告 , 2020年起在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外的天然水域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 。
2021年 , 农业农村部还印发《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方案(2021-2025年)》 , 这是我国首个针对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出台的专项实施方案 。
而多年过去 , 救助白鲟和人工养殖白鲟的条件技术也在逐步成熟 。危起伟介绍 , 随着交通技术的进展 , 抵达长江深处进行救助也变得容易 , 渔民误捕信息也可以快速向相关部门汇报;后来还专门为白鲟建好了大型池子 , 但等了十几年 , 白鲟却再也没有出现……
“十几年前 , 我们的技术条件还不足以去帮助它们 , 后来我们的技术条件达到之后 , 它们再也没有出现过 。”对于白鲟灭绝 , 危起伟很遗憾 。
部分长江支流 水生生物保护还需加强
世界自然基金会官网发文显示 , 长江流域分布着多达4300多种的水生生物 , 其中鱼类400多种 , 长江特有鱼类170多种;拥有白鱀豚、白鲟、中华鲟、长江鲟、长江江豚等国家重点保护水生生物12种 。
【警告!|存在1.5亿年的白鲟怎么就灭绝了?专家:现在技术条件有了 但已经来不及了】白鲟灭绝已经难以挽回 , 对于长江流域水生生物的保护 , 我们应该从中汲取哪些经验教训?“即刻行动 , 刻不容缓 。同时 , 恢复多样性 , 需要用多样化的手段进行保护 。”WWF北京代表处上海区域项目主任任文伟 , 7月22日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书面采访时表示 。
我们如何才能更好保护长江流域水生生物?刘焕章认为 , 近年来 , 我国采取了许多措施来保护长江流域水生生物 , 目前也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效果 , 特别是长江十年禁渔 。未来 , 这些保护措施肯定还要继续严格落实;另外 , 我们还要加强相关技术的研究 , 包括人工养殖技术的提高等 , 以加强对濒危种群的修复和干预 。
刘焕章还提到 , 随着国家保护力度的加大 , 例如长江十年禁渔之后 , 长江干流生态环境有比较明显的修复效果 , 生物物种也得到了比较好的保护;但在部分支流地区 , 相关情况的落实仍然有待完善 , 物种也仍然有待进一步保护 。
任文伟则表示 , 长江流域珍稀物种很多 , 不仅有像白鲟、长江鲟这样的水生生物 , 还有更多的像大熊猫、雪豹这样的陆生生物 。它们未来的命运不应该灭绝 , 应该得到更好的保护和恢复 , 更好的与人类共同生活在这个星球上 。如大熊猫保护的成效就非常明显 。而水生生物保护 , 提得很早但实际收效并不理想 , 恰恰证明了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困难 , 从关注度不足到挑战过于复杂 。
随着人工繁育技术的进步 , 对于长江面临灭绝的鲟鱼 , 是否可以采取人工繁育等措施来延续种群?任文伟表示 , 人工繁育是重要手段之一 , 但不是全部 。建议将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级提升 , 进行系统性的抢救性保护 。如WWF在全球提出了6个目前迫切需要实施的抢救性保护对策 , 具体包括:加速恢复环境流、改善水质、保护及恢复关键栖息地、合理管理淡水物种的捕捞利用和采砂、阻止和控制外来物种的入侵、保持河湖连通性等 。
推荐阅读
- 警告!|女子用张小泉刀拍蒜刀断:手缝了4针只获赔417元
- 警告!|上周末融化的格陵兰岛冰块的数量可以使西弗吉尼亚州覆盖一英尺的水
- 警告!|我国海关截获国内从未见分布蟑螂:检出了70余种病原微生物
- 警告!|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就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依法作出网络安全审查相关行政处罚的决定答记者问
- 警告!|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依法作出网络安全审查相关行政处罚的决定
- 警告!|司法部通报:又一位Gozi恶意软件制作者被引渡到美国受审
- 硬件|Nippon Denkai将投资1.5亿美元在美国建电池材料工厂
- 警告!|男子应聘12家电商公司装木马窃取快递面单数据
- 警告!|多地体感超60℃ 超长待机版高温影响将超17省份
- 警告!|“网约黑车”有多坑?一女子乘坐时遭异物击中右眼失明 平台总部“人去楼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