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关于民间收藏的最新规定 国家为什么支持收藏品

文章目录[隐藏]

  • 从大局出发 , 重新审视民间收藏 , 重视保护 。
  • 民间收藏正面临着严重的认同危机 , 如果不被重视 , 将导致严重的后果 。
  • 3振兴民间收藏市场 , 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 。
国家文物局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国有博物馆藏品规则》 。
近日 , 为进一步规范国有博物馆藏品管理 , 优化国有博物馆藏品体系 , 国家文物局和财政部联合制定了《国有博物馆藏品管理规定》 。
《国有博物馆藏品管理规定》指出:国有博物馆根据博物馆的宗旨、定位和发展方向 , 通过购买或者接受捐赠的方式获取藏品 。博物馆不得收藏非法或来源不明的藏品 , 真伪鉴定采取“一票否决” 。
从大局出发 , 重新审视民间收藏 , 重视保护 。近年来 , 博物馆旅游热潮持续不减 , 去博物馆看展览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这充分反映了大众对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在提升 , 精神文化需求和文化消费意愿在提升 。
《国有博物馆收藏条例》的颁布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民间收藏的发展 , 但民间收藏的弊端依然存在 。众所周知 , 民间收藏一直是国家收藏的重要补充 。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弘扬传统文化、推动和促进文化繁荣、实现文化复兴的重要举措 。
但由于我国《文物法》的限制 , 绝大多数民间收藏仍处于“非法收藏”状态 , 得不到认可 。绝大多数民间藏家的现状往往是“满身古董 , 债台高筑” 。这不应该是民间收藏的命运 。我们需要重新认识民间收藏 。我们需要从大局出发 , 认识到民间收藏对文物保护的特殊贡献 。
民间收藏正面临着严重的认同危机 , 如果不被重视 , 将导致严重的后果 。【国家关于民间收藏的最新规定 国家为什么支持收藏品】民间收藏市场的混乱由来已久 。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可行的鉴定标准 , 鉴定混乱 , 民间收藏面临严重的认同危机 。
有些民间收藏因为找不到史料记载 , 长期得不到认可 。文化系统两大总原则的指导思想(博物馆里的是真的 , 民间收藏的是假的)是造成民间收藏市场混乱的主要原因 。
《文物法》规定 , 所有出土文物归国家所有 , 任何私自买卖都是违法的 。规定是好的 , 但也导致大量出土文物和艺术品外流 。据统计 , 30年来文物流失量远超清末、近代乃至“文革”时期 。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对47个国家200个博物馆的调查统计 , 发现中国文物1800万件 , 大部分是出土的 , 近10年走私的文物是八国联盟的30多倍 。
因此 , 如果我们不现实地对待民间收藏 , 对历史文物和艺术品进行具体分析 , 就会形成文物和艺术品流失的怪圈 , 更严重的是会造成中国传统文化断层的严重后果 。
3振兴民间收藏市场 , 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 。民间收藏本身就是传统历史文化的延续 。从实际出发 , 民间收藏市场为解决社会就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其经济、文化和社会效益的发展也是不言而喻的 。
很多民间藏家参与“赚钱梦”无可厚非 , 但广大民间藏家应冷静、理性、积极地参与流通市场 。比如收藏和保管藏品 , 互相交换等等 。 , 让藏品进入流通 , 在保证一定生活品质的前提下 , 追求收入和财富的最大化 。
收藏活动还需要法治观念 , 知法、守法 , 知晓《国家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还需要学习和掌握各种知识 , 否则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只有重视有价值的东西 , 收藏才有意义 , 坚决拒绝“国宝帮” 。
因此 , 为了更好地振兴民间收藏市场 , 首要问题是重新审视民间收藏 , 重视专业鉴定机构的建设 , 让真正的民间艺术和精品真正得到认可 , 让民间收藏市场为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