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吃饺子的寓意 立冬为什么要吃饺子

立冬节气 , 家家户户都会吃饺子 , 吃饺子是一项重要的习俗活动 , 饺子寓意“交子之时”是秋冬季节相交之时 , 也是进补的好时节 , 那么 , 立冬为什么要吃饺子?下面八宝网小编就来说说 。

立冬吃饺子的寓意 立冬为什么要吃饺子

文章插图
立冬吃饺子寓意饺子寓意“交子之时” , 而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 , 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 。
立冬节气 , 有秋收冬藏的含义 , 我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 , 劳动了一年的人们 , 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 , 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 。有句谚语“立冬补冬 , 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在北方地区 , 就喜欢利用饺子来作为立冬进补食物 。
据传说 , 饺子这一事物 , 有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 , 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 , 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 , 民间有“每逢交子之时 , 饺子不能不吃”的饮食习俗 。
于是立冬之日 , 各式各样的饺子就会卖得很火 , 另外 , 冬天的寒冷气候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 , 在日常饮食上 , 人体需要“进补” , 增加对各类营养的摄入 , 而饺子在制作种类、营养、味道等方面可以胜任此要求 , 自然大受青睐 。
立冬吃饺子的寓意 立冬为什么要吃饺子

文章插图
立冬吃饺子传说故事俗语说“立冬不端饺子碗 , 冻掉耳朵没人管 。”
相信很多北方朋友都听说过这句古老的谚语 , 南方朋友可能对此有些迷惑 , 其实很简单 , 您仔细看看那两边翘翘 , 中间圆滚滚的饺子 , 长的是不是有点像咱身体上的某个器官?没错 , 就是耳朵 。
据说 , 这饺子早在三国的时候就有了 , 不过那会的饺子跟现在的馄饨差不多 , 煮熟以后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 , 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 。
直到唐代以后 , 饺子才变得和现在一样 , 饺子的原名据称叫“娇耳” , 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 , 他的“祛寒娇耳汤”的故事至今还在我国民间流传着 。
相传东汉末年 , “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 , 后辞官回乡 。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 , 他看见南阳的老百姓饥寒交迫 , 两只耳朵纷纷被冻伤 。当时伤寒流行 , 病死的人很多 , 于是张仲景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 , 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 , 支起一面大锅 , 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 , 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 , 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 。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 , 抵御了伤寒 , 治好了冻耳 。从此乡里人与后人就模仿制作 , 称之为“饺耳”或“饺子” , 也有一些地方称“扁食”或“烫面饺” 。
由此 , 这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就流传下来了 , 一来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名医 , 再来 , 咱不是还有句老话 , 叫做“吃啥补啥”吗 , 立冬意味着冬天的到来 , 冬天到了天凉了 , 耳朵暴露在外边很容易就被冻伤了 , 因此 , 吃点长得像耳朵的饺子 , 补补耳朵 , 这可是家里人对亲人最贴心的关怀了 。
立冬食俗除了吃饺子之外 , 立冬食俗还有以下几种:
1、吃羊肉火锅
民俗有云:北吃饺子南吃葱 , 铜锅羊肉好过冬 , 羊肉性温热 , 常吃容易上火 , 中医讲究“热则寒之”的食疗方法 。
因此 , 吃羊肉时要搭配凉性和甘平性的蔬菜 , 能起到清凉、解毒、去火的作用 , 凉性蔬菜一般有冬瓜、丝瓜、油菜、菠菜、白菜、金针菇、蘑菇、莲藕、茭白、笋、菜心等;而红薯、土豆、香菇等是甘平性的蔬菜 。
2、吃麻子果
立冬日 , 上饶有家家打麻子果“补冬”(民间认为麻子果是补食)的习俗 。
麻子果是流行于上饶、抚州一带的汉族特色小吃 , 就是将蒸熟蒸烂的糯米放在特制的石槽(叫“臼”)里 , 用木质的锤子先捣烂 , 之后用力捶打 , 之后将大团的麻子果用洗净的手捏成3cm左右的小团 , 在外面裹上碾碎的炒豆、芝麻、白砂糖等而成的一种甜食 。
3、吃姜母鸭
在台湾立冬这一天 , 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 。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 。
立冬吃饺子的寓意 立冬为什么要吃饺子

文章插图
4、吃赤豆糯米饭
在江南水乡 , 有立冬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 。相传 , 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 , 他的儿子不成才 , 作恶多端 , 死于冬至这一天 , 死后变成疫鬼 , 继续残害百姓 。但是 , 这个疫鬼最怕赤豆 , 于是 , 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 , 用以驱避疫鬼 , 防灾祛病 。
5、吃团子
团子是长江流域的著名小吃 , 有白团子和青团子两种 。团子是圆球状 , 寓意团团圆圆 , 它与北方的元宵像似 , 又比元宵的个头大 , 有苹果一般大小 。
团子和包子结构一样 , 外层是糯米江 , 里层是各种不同的馅 。团子的馅料丰富:肉、豆腐干、榨菜、大蒜、姜、香葱 , 藕、梅干菜、辣椒……把它们剁成细丁细粒 , 调味后放锅里炒熟 , 并放上盐等调味品 , 冷却后开始用沥干的糯米浆包团子 。
6、酿黄酒
立冬之日开始酿黄酒 , 是绍兴传统的酿酒风俗 。冬季水体清冽、气温低 , 可有效抑制杂菌繁育 , 又能使酒在低温长时间发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风味 , 是酿酒发酵最适合的季节 。因此绍兴人把从立冬开始到第二年立春这段最适合做黄酒的时间称为“冬酿” , 祈求福祉 。
7、吃咸肉菜饭
立冬日吃上一碗咸肉菜饭 , 是老苏州们的特定习俗 。用霜打后的大青菜、肥瘦兼有的咸肉、米醋为原料 , 使用砖砌的炉灶 , 以稻草为燃料 , 烧出来的饭又香又糯 。咸肉菜饭虽然没有载入苏州的名食谱 , 但它从来不缺少喜爱它的食客 。
【立冬吃饺子的寓意 立冬为什么要吃饺子】其实 , 吃咸肉菜饭还有另外一个意义 , 即吃咸补肾 。咸味自古被列为五味之首 , 立冬后天气逐渐寒冷 , 最易伤害肾的阳气 。咸味食物入肾 , 能起到补肾的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 , 高血压患者不宜过多吃盐 。
8、吃甘蔗
潮汕地区 , 立冬要吃甘蔗、炒香饭 。甘蔗能成为“补冬”的食物之一 , 是因为民间素来有“立冬食蔗齿不痛”的说法 , 意思是“立冬”的甘蔗已经成熟 , 吃了不上火 , 这个时候“食蔗”既可以保护牙齿 , 还可以起到滋补的功效 。
9、喝草根汤
立冬 , 闽中俗称“交冬” , 意为秋冬之交 。立冬“补冬” , 家家户户要熬制草根汤 , 将山白芷根、盐肤木根、山苍子根、地稔根等剁成片 , 下锅熬煮出浓浓的草根汤后 , 捞去根块 , 再加入鸡、鸭、兔肉或猪蹄、猪肚等熬制 。
10、吃糍粑
这一天 , 漳州的乡村人家要舂“交冬糍”庆祝好收成 。糯米蒸熟后倒入石臼 , 舂得韧韧的 , 黏黏的 , 揪成乒乓球大小 , 细细地揉成团;花生米炒得香香的 , 磨得细细的 , 与白糖拌在一起 。做好的小糍粑滚以白糖花生粉 , 摆放在大海碗里 。食用时用筷子一口气串上几粒 , 就像拨浪鼓 , 所以也叫“拨浪糍” 。做好“交冬糍” , 得敬一敬土地神 , 感谢他慷慨的给予 。
11、吃膏滋进补
冬令进补吃膏滋是苏州人过立冬的老传统 。在旧时苏州 , 一些大户人家还用红参、桂圆、核桃肉 , 在冬季烧汤喝 , 有补气活血助阳的功效 。通常每到立冬节气 , 苏州中医院以及一些老字号药房都会专门开设进补门诊 , 为市民煎熬膏药 , 销售冬令滋补保健品 。需要提醒的是 , 膏方千万不可“跟风”吃 , 讲究“一人一方” , 先吃“开路方”试探性调补 , 做适当调整后再开正式药方 。
12、吃大葱
南京有句谚语 , “一日半根葱 , 入冬腿带风” , 一立冬 , 老南京人就特别注意吃生葱了 , 以抵抗南京冬季湿寒 , 减少疾病的发生 。按老人的讲法 , 葱性温味辛 , 能发散让人出汗 , 使体内郁滞不通的阳气随着汗液排出 , 阳气运行便通畅了 , 病邪也就随汗被驱除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