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十大毒物排行榜( 三 )


No.8 澳洲作案惯犯——澳洲棕伊蛇
这种蛇在澳洲的分布范围十分广泛 , 平日里都是吃蟾蜍、蛙和比较小的哺乳动物 , 若是这种蛇受到威胁 , 就会抬高自己身体前部以及颈部皮摺 , 开始追捕猎物 。 澳洲棕伊蛇可以说是作案累累 。

这种体长在1.5-2.7米左右的毒蛇 , 比我们知道的那些毒蛇毒性都大得多 , 而在澳洲近期被棕伊澳蛇攻击咬伤的受害者中 , 有超过1/4的人都是在睡梦中被咬伤的 , 难道它们格外爱攻击睡觉的人?这样想想真的为澳洲的盆友们担心啊 , 睡个觉都有生命危险 , 咬伤事例中有70%涉及到跟棕伊澳蛇的无意识接触 , 难道棕伊澳蛇会记得见过它的人的长相?这是一种报复行为么?咬伤事件大多发生在12月到3月之间 , 这个时候澳大利亚的气候比较温暖 , 并且研究人员发现 , 80%的受害者都是男性 。 蛇的咬伤并不总是伴随着毒液 , 但是研究中的21位病人表现出明显的中毒症状 , 这意味着他们不仅被咬了 , 而且还中毒了 。 中毒的表现是出血、呕吐、腹痛和腹泻 。 东卡罗莱纳大学的急诊医学教授和蛇毒专家Sean Bush博士表示 , 令人惊讶的是研究中的中毒情况比预期的还要严重 ,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攻击的蛇类牙齿过于尖锐 。 人们睡着时的高咬伤率让人很奇怪 , 因为大部分毒蛇伤人事件是发生在蛇本身受到威胁并试图保护自己的情况下 。 研究作者说 , 目前还不清楚蛇为什么会趁人睡着的时候发动袭击 。 他们推测 , 其中一种情况可能是蛇被身体散发出的热量所吸引 。 或者蛇一开始只是想狩猎一只啮齿动物 , 不小心被放在受害人住所旁的垃圾桶吸引了 , 接着住在这里的家伙也就跟着倒霉了 。 而棕伊澳蛇一旦受到威胁 , 在发动攻击前会先撑平窄窄的颈部皮摺及抬高身体前部 , 看到它们这样时 , 你就要格外小心了 。 当然 , 棕伊澳蛇最喜欢吃的还是哺乳动物 , 通常它们以蛙、蟾蜍、小型哺乳动物为食 , 但真的要饿起来 , 也是会对其他蛇类发起攻击的 。 但棕伊澳蛇也有天敌 , 那就是更凶狠的赤腹伊澳蛇 , 两者都是毒蛇 , 在较量时就看谁更胜一筹了 。

No.7 澳洲动物克星——泰斑蛇
这种蛇的毒性可以说跟眼镜王蛇有得一拼 。 它行动也是十分的快速 , 很多哺乳动物都丧生在其追捕之下 。 泰斑蛇的毒性强烈 , 只要它释放一口毒液 , 就能够杀死150个人 。 毒性如此厉害 , 可真够吓人的 。

澳洲泰斑蛇又为太攀蛇(学名:Oxyuranus scutellatus) , 又名 普通太攀蛇 或 海岸太攀蛇 , 是一种大型的太攀蛇属成员 , 亦为澳大利亚最大的毒蛇 。 分布于澳大利亚东部及北部沿岸一带 , 另也出没于新几内亚的岛屿 。 太攀蛇是行动快速的哺乳动物杀手 , 日夜均会活动 , 毒性强烈 , 每咬一口释出的毒液已足够杀死100人 , 本种蛇也是新几内亚南部蛇吻致死的主要元凶;卵生 , 每次产下3~22枚卵 。 海岸太攀蛇为日行性 , 在清晨最为活跃 , 但在炎热天时也会在晚上出洞 。 它们会利用在蛇类当中较为发达的视觉追踪猎物 , 前进时会稍微抬起头部 。 一旦确认猎物的位置 , 此蛇会静止不动直到对方走进一定距离之内 , 然后在发动连串迅速的攻击后任其逃走 , 这样是为了减低猎物在挣扎时所带来的伤害 。 之后蛇可以凭气味找回尸体 。 此太攀蛇最爱的食物包括老鼠及鸟类等温血动物 。 当遇到人类时 , 它们通常会选择迅速离开现场以避免冲突 , 但如果受到骚扰则会变得非常凶猛 , 并会发动连续快速的攻击以自保这种蛇与其它蛇不同 , 一般的蛇攻击时都会咬着猎物不放 , 而将毒液注入 , 但太攀蛇只要咬一口就能将毒液注入 , 所以太攀蛇会先咬一口 , 就会立即后退看看情况如何 , 等到猎物倒下太攀蛇就会上前将其吃掉 。

05
No.6 蜘蛛毒神——漏斗形蜘蛛
这种蜘蛛主要生活在澳大利亚悉尼市近郊 , 被视为毒性最强的蜘蛛 , 其毒牙能够将人类的指甲给穿透 。 这种蜘蛛别看个头小 , 但却具有很强的侵略性 , 若是不小心被打扰的话 , 会不断咬受害者 。

漏斗蛛也称草蛛 , 因结漏斗形网而得名 , 有许多世界种 。 雄性比雌性毒性大 。 漏斗蛛科和暗蛛科是蜘蛛目的两个重要类群 , 是农林害虫天敌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对蜘蛛目进行系统演化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funnel weaver亦称草蛛(grass spider) 。 漏斗蛛和暗蛛体中型体长5.5一19mm 。 1.背甲:梨形头区稍高且颜色略深中央纵向颈沟和放射沟明显 。 2.眼:8眼4一4排列 。 在漏斗蛛属Agelena、异漏斗蛛属lAotagelena和涅源蛛属两眼列强烈前凹其它漏斗蛛和暗蛛各属排列格式不明显 。 眼一般以前中眼或侧眼为最大也有的各眼大小相当 。 3.额高:大于前中眼直径 。 在漏斗蛛科额高为前中眼直径的1.5一3倍 。 而在暗蛛科多数种类额高稍大于前中眼直径少数种类额高为前中眼直径的1.5一2.5倍 。 4.鳌肢:一般粗壮颜色较深 。 鳌基外侧近基部具一颜色较鳌肢浅的丘起称为侧结节(lateralcondyle) 。 前齿堤多为3齿少数种类为4齿或更多;后齿堤多为2一4齿少数种类多于4齿 。 壮隙蛛属、和旋隙蛛属鳌肢前后齿堤齿数均多于4齿 。 5触肢:通常腿节较长膝节和胫节均较短且长度相当但隅蛛属跄;和塔姆蛛属的胫节明显长于膝节 。 6.颗叶和下唇:颗叶长略大于宽;下唇长宽相当少数种类(如塔姆蛛)一长明显大于宽 。 7.步足:细长在腿节的背面、胫节和后附节上具刺 。 附节3爪 。 胫节、后附节和跄节的背面具听毛听毛窝的侧壁稍隆起后侧壁具1个皱褶(漏斗蛛属Agelean和异漏斗蛛属)或2一5个(隙蛛亚科) 。 附节器一般位于附节的背面近末端、靠近最末端听毛基部为一近圆形的凹坑但也有例外:如武当龙隙蛛和多曲龙隙蛛跄节器远离跄节末端靠近第2根听毛基部;普氏股隙蛛的跄节器靠近第3根听毛基部;拟阴暗弱隙蛛的跄节器位于跄节最末端听毛基部旁边;多平隙蛛的跄节上无明显的附节器 。 8.腹部:灰色至褐色 。 多数种类背部具不规则斑纹和多对“人”字形斑纹 。 部分种类的心脏斑或肌斑可见 。 [1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