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良渚遗址的墓地里或许住着达官显贵吗?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一支重要的考古学文化 , 存在于5300到4300年前 , 分布于环太湖流域的36000多平方千米 , 其中心是位于杭州西北十八千米处的良渚遗址 。 反山墓地东西长约90米 , 南北宽约30米 , 高出周围地面五六米 。 考古人员原址复原了整个发掘现场 。 反山墓地发现于1986年 , 共清理出11座良渚文化时期的墓葬 。
反山的11座墓葬分为南北两排 , 12号墓位于南排中央位置 , 即使不计玉粒和玉片 , 随葬的玉器也有647件 , 是良渚文化千年历史中罕见的顶级大墓 。 如果说反山墓地的主人都是5000年前的权贵 , 那么12号大墓的墓主显然是更加显赫的人物 。 如果反山12号墓的主人是一位王者 , 就应该存在着一个与其王者身份匹配的生前活动区域及王公 , 如果找不到王宫 , 王者的身份便也存疑了 。
东南距反山墓地100米的这个土台 , 在一些人眼里比反山王陵出土的玉器更加珍贵 。 莫角山名为山 , 实则是一个人工堆筑的长方形土台 。 1987年104国道余杭段动工拓宽 。 在公路两侧发现了大量火烧过的土坯 。 这些土坯引导考古专家发现了海拔16到18米、面积约30万平方米的莫角山 。 莫角山土台的性质究竟是什么?它和埋藏在反山的王族又有什么关系?
伴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 , 更多的细节被揭示出来 。 莫角山上有大莫角山、小莫角山、乌龟山三个台阶 , 三者呈品字形排布 。 大莫角山、小莫角山、乌龟山之间有一个形状不规则的沙土广场 , 面积近7万平方米 , 以一层纱一层泥交错夯筑而成 , 夯筑厚度一般为30到60厘米 , 最厚处为130厘米 。 莫角山上现已发现35个不同时期的房屋台基 , 面积从200平方米到900平方米不等 。
5000多年过去 , 莫角山上的房屋早已消散在历史的长河中 , 只残留这些不起眼的基槽和柱坑 。 莫角山上的柱坑直径多为50到90厘米 , 甚至有直径达1.25米的柱坑 。 从台基面积、柱坑规模和柱坑间距可以推算莫角山上曾经矗立着怎样恢弘的建筑 。 这样的建筑作为良渚王的宫殿是匹配的 , 要知道 , 故宫中和殿只有580平方米 , 保和殿也不过1200多平方米 , 但仅凭这些台基和柱坑推算 , 结果越令人惊叹 , 也就越让人心生疑虑 。
考古人员正在进行发掘莫角山东坡钟家港古河道 。 2017年 , 考古人员在河道堆积中发掘出了加工过的良渚时期的木头 , 由于不清楚其来历和用途 , 故笼统地称之为木构件 。 考古人员曾经在钟家港两岸发现了玉石器、漆木器、骨角器的加工遗址 , 发掘出大量的半成品、下脚料、工具和生活垃圾 。 由此可见 , 钟家港是5000年前易耕易居的家庭作坊区 , 贯穿作坊区的钟家岗出土了大型木构件 , 和钟家港比邻的莫角山上有匹配的竹坑 。 这一切显然不是巧合 。 专家推断 , 钟家港应该是木料运往莫角山时停靠的码头 , 可能还是木头加工或粗加工的地方 。 这些平整方直或浑圆笔挺的大型木构件 , 应该是营造莫角山上大型建筑的梁柱材料 , 莫角山上耸立的应该是两种最高等级的建筑 。 换言之 , 莫角山应该就是反山12号大墓主人生前居住活动的地方 , 是良渚王的王宫或彼时的神殿 。 宫殿区的西北方向 , 亡灵近在咫尺 。 【良渚遗址的墓地里或许住着达官显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