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哺乳动物极少用毒?】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我们的印象中有毒的生物貌似更加可怕 , 只需将毒液注入猎物体内 , 就可以等待猎物死亡 , 轻松获得食物 。
但是生物在进化的过程中 , 尤其是在更加高等的哺乳动物中却很少有动物用毒 , 例如非洲草原上的那些掠食动物都是全身的物理攻击装备 , 为何不用化学攻击呢?
这说明在大自然的进化中用毒并不是唯一能提高存活率的办法 , 也没有我们想的那么有效 。 在大部分的哺乳动物中用毒已经是一种被淘汰的生存方式 。
我们知道在脊椎动物中用毒的确是很多 , 例如蛇、蜥蜴、鱼、蛙、鸟类等 , 在哺乳动物中 , 我们很少能说出来几种用毒的生物 , 主要是因为 , 在现代哺乳动物中有毒的物种少的可怜 。
只有在三种哺乳动物目中存在有毒生物 , 它们分别是单孔目、翼手目、真盲缺目 , 还有一种灵长类生物 , 总数不超过10种 , 它们都是非常古老的哺乳动物 , 且处在相对边缘的哺乳动物支系上 。
其中的真盲缺目是小型夜行食虫哺乳动物 , 包括沟齿鼩、古巴鼩 , 分别生活在海地和古巴 。 它们被认为是现存的哺乳动物活化石 。 因为其与中生代末期(恐龙王国)的原始哺乳动物有相似的特征 。
以代表性的沟齿鼩来说 , 它们与其他有毒哺乳动物不同的是 , 毒液产生于下颌(下颌腺) , 然后通过管道输送到嘴的前部 。
其下颚长有两颗尖锐的门牙 , 并且背侧有一个凹槽与下颚腺相连 , 毒液会在这里聚集 , 被通过尖牙注射到猎物的体内 。 它们是唯一一种通过牙齿注入毒液的哺乳动物 , 与蛇的用毒方式类似 。
螺线管位于下颚门齿上 , 有凹槽 。
这种毒液的主要功能是使猎物和昆虫无法动弹 , 它们可以捕食小型脊椎动物 , 如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鸟类 。
毒液的应用可以让猎物很快失去反抗能力 , 帮助消化 , 也可以减少在捕猎过程中的能量消耗 , 在它们面对比自己大两倍的猎物时也能轻松将其制服 , 但这种毒液不会对人类这种大型动物致命 。
上文说了这类生物生活在距今6600万年前的中生代末期 , 它们和我们哺乳动物的祖先很可能存在相似的特征 。
而且根据化石证据 , 早期的的哺乳动物化石中确实也发现了存在类似于沟齿鼩牙齿的螺线管特征 , 这说明我们大部分的哺乳动物祖先在很久以前也是一位用毒高手 。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 我们的祖先明显将用毒这种特性摒弃 , 这种能力只保存在了少数一些边缘化的种群中 , 它们占了哺乳动物的少数 。
难道用毒这种方式它不香吗?不能很好的捕杀猎物?为了解释哺乳动物很少分泌毒液的原因 , 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的马克·杜夫顿提出:
现代哺乳动物捕食者不需要毒液 , 因为它们可以用牙齿或爪子能迅速杀死猎物 , 而毒液无论多么复杂 , 都需要时间才能使猎物死亡 。
早期的哺乳动物体型都非常小 , 本身的战斗力也非常弱 , 用毒可以说是一种捷径 , 可以用来对付比自己体型更大一些的动物 , 也是一种很好的防御手段 。
在这个时期用毒就增加了哺乳动物的适应能力 。 当恐龙灭绝以后 , 哺乳动物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 资源丰富 , 体型也逐渐大了起来 。
许多哺乳动物的祖先发现 , 用毒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好使了 , 因为体型更大的动物需要更多的毒液才能起作用 , 并且毒液发挥作用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
推荐阅读
- 无羽而飞,鼯猴——从灵长类进化出飞行能力,放弃了一个重要部位
- 人身上的虱子,从恐龙身上“跳跃”过来的?新研究揭示虱子进化史
- 传说中的“鸡冠蛇”,现实中真的存在吗?毒性比眼镜蛇还强
- 人类的头虱、体虱来自黑猩猩,阴虱来自大猩猩,非洲祖先背好锅
- 来自外星的神奇液体?像“毒液”的形态,网友:涨知识了!
- 人类禁区——巴西蛇岛!科学家:上岛就意味着你离死亡只有一米
- 【学术前沿】刘颖课题组发现剪接因子PRP-19调控线粒体应激反应
- 同为哺乳动物,为什么只有人类全年365天都是发情期?
- “午休睁眼看到1条大蛇”!3米眼镜王蛇闯进民宅,究竟有多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