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出舱的难度这么大为啥还要出舱?在太空行走有多难?


航天员出舱的难度这么大为啥还要出舱?在太空行走有多难?


文章图片

【航天员出舱的难度这么大为啥还要出舱?在太空行走有多难?】
航天员出舱的难度这么大为啥还要出舱?在太空行走有多难?


在太空中明明出舱的难度这么大 , 可为何宇航员还是要进行太空行走?1965年3月 , 来自苏联的宇航员完成了人类太空史上的首次太空行走 , 成为史上太空行走第一人 。 可事后他完成太空行走的目的却让人产生了好奇 , 除了在载人航天活动中进行一次技术性突破以外 , 还有就是向美国炫耀自己的技术 , 表示航天技术已经走在了他们前面 。

难道费尽千辛万苦才完成了太空行走 , 只是为了向别的国家炫耀一番吗?答案当然不会这么简单 , 因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 太空行走的目的都是不一样的 , 之所以这位苏联航天员要进行太空行走 , 是为了证明这件事确实可行 。 自此之后 , 太空行走这件事一发不可收拾 。 我们要明白的是 , 航天器虽然设计十分精密 , 但是在太空中也会有着一定程度的损坏 , 而出舱修复航天器上的受损部位就成了宇航员的一项重要任务 。 美国就曾经通过太空行走修复了天空实验室以及哈勃空间望远镜 , 而当年建造的国际空间站更是需要航天员们多次出舱活动才能在轨组装建成 , 而建成也并不代表着一劳永逸 。 经过多年的使用 , 哪怕强如国际空间站也会出现很多故障 , 此时就需要航天员们进行出舱维修 , 正所谓缝缝补补又三年 , 国际空间站也正是因此 , 才大幅度延长了使用寿命 。 通过出舱进行简单的维修 , 就能避免将它带回地球 , 这显然也为科研人员节省了许多麻烦 。

除此之外 , 太空行走还能让宇航员在舱外开展科学实验 , 有助于科学家们更多的了解太空环境对不同事物的影响 。 2021年 , 我国的航天员刘伯明和汤洪波就在机械臂的帮助下 , 相互配合 , 成功完成了七个小时的出舱活动 , 这样的壮举也意味着我国的航天技术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 不过 , 太空行走这件事也伴随着相当大的风险 , 因为宇航员随时要应对失重的情况 , 他并不像我们在地球上走路那样简单 。 而且宇航员还得经受复杂环境的考验 , 行走过程中一旦出现一个小故障 , 都有可能要了宇航员的命 。
2013年7月 , 来自意大利的航天员就在太空行走时 , 因为头盔突然发生漏水情况 , 最终差点被淹死 , 在难度如此大的情况下 , 就算是一个很小的失误也可能酿成重大的事故 。 同年 , 国际空间站原计划首次安装新的太阳能电池板 , 但是在出舱时 , 宇航员却因为宇航服故障耽误了时间 , 导致这次计划未能如愿 。 从种种案例就能看出 , 太空行走确实是一件危险系数极高的工作 。 因此就有人提出了质疑 , 为何我们不通过机器人或自动化技术来代替宇航员出舱呢?

其实这样的想法确实可行 , 但是以现如今人类科技水平的发展来说 , 我们制造这种机器人的技术尚不成熟 , 而且和宇航员相比 , 它的成本过高 , 无法完全取代人类的作用 , 毕竟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在处理突发事件和意外故障时 , 远远没有航天员那样得心应手 , 所以如今的出舱活动仍然需要航天员和机器人共同完成舱外作业 。
而现如今人类的太空行走其实也只是为了给以后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 正是凭借我们多年来积攒的经验 , 才有可能在未来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火星行走 , 甚至是太空移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