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作者 | 李北辰
来源 | 鲸落商业评论
事情大概你已经知道了 , 在患上渐冻症5年后 , 彼得·斯科特-摩根在不久前去世 。 2017年 , 彼得确诊渐冻症 , 医生告知他只剩下6个月生命 。 不愿认命的彼得 , 决定借助科技的力量 , 成为“赛博格”(Cyborg):一种半人半机械的肌体状态 。
随后几年 , 彼得通过身体造口等手术 , 以及运用人工智能 , 眼动追踪 , 语音合成 , 虚拟化身等技术 , 将自己打造成了“彼得2.0” 。 而他的离世 , 也将赛博格这个倍感科幻的概念 , 重新带回到人们的视野 。
关于赛博格 , 本文无意谈论其历史与未来(最近相关讨论已经很多) , 而更想探究一个哲学问题 , 那就是:人机混合的边界在哪里?换句话说 , 在何种情况下 , 被赛博格改造后的“你” , 还是原来的“你” , 在何种情况下又不是 。
万物忽生忽灭
在不少沉湎于哲学思辨的人看来 , “忒修斯之船”的隐喻始终与赛博格如影随形 , 一艘船身上的零件如果全部更换一遍 , 它还是原来的它吗?一个人身上的零件如果全部更换一遍 , “我”还是原来的“我”吗?
这取决于你如何定义“我” 。
倘若你把“我”定义为组成身体的每一个原子的聚合体 , 那么很显然 , 赛博格是对自我的颠覆——毕竟 , 你肉身上的诸多原子已经被另一批原子彻底取代 。
但这么定义“我” , 委实稍有偏颇 , 恰如佛法所说 , 诸法无我 , 世界上并没有一个稳定的“我”存在 , 因为即便抛去赛博格不谈 , 你的身体这艘“忒修斯之船”的很多“甲板” , 也一直在肉眼不可见的地方悄然改变 。
宇宙学告诉我们 , 组成你身体的每一个原子 , 都来自早期宇宙某颗已经死去的恒星 , 你身体里的原子早于你存在 , 并将在你死后继续存在 , “你”不等于“你身上的原子” 。
事实上 , “你”只是原子循环的临时聚合体 , 每时每刻 , 都会有很多元素从你身上分离 , 变成风中尘埃 , 也会有风中尘埃 , 进入你的身体 。 你身体里的原子时刻都在与外部环境进行交换 , 更新速度快到每年会替换98%左右 。 从你出生起 , 原子就不断进入你的身体 , 然后又迅速返回到这颗星球 。
所谓尘归尘 , 土归土 , 万物就是这么忽生忽灭 , 忽聚忽散 。
举个例子 , 1955年4月18日 , 爱因斯坦去世 , 遗体被火化 。 他身体中气化的残余物化作一缕青烟 , 很快随风飘散到北大西洋上空 。 用不了多久 , 北半球上空每平方公里都会漂浮着大约380亿亿个曾经属于爱因斯坦的原子 , 它们将逐渐进入自然界的原子循环——也许 , 就在此刻 , 你的身体里 , 就拥有曾经属于爱因斯坦的原子——事实上 , 组成你身体的原子 , 没有一个是“新的” , 它们都曾在某个古人的身体里出现过 。
所以 , 倘若你把“我”定义为组成身体里每个原子的临时聚合体 , 那么被赛博格升级后的“你” , 显然不等于原来的“你” , 但这么定义既无新意 , 亦无意义 。
大脑不是“图灵机”?
既然组成肉身的原子忽聚忽散 , 那么我们该如何定义“我” 。
你可能已经猜到了 , 一个接近正确的答案是:“我”等同于“意识” , 换句话说 , 在某种意义上 , “你”等同于“你大脑里的860亿个神经元” 。
倘若你认同这个答案 , 那么哪怕你把身体上其他所有器官都换成机器 , 只要大脑不换 , 只要神经元还在 , 被赛博格改造后的“你” , 也仍然等同于原来的“你” 。 事实上 , 这也是为什么即便“彼得2.0”看起来已经是个半机械人 , 也没人会真的相信他是“另一个人” , 因为他与“彼得1.0”共享同一颗大脑 。
在这个定义下 , 只要意识在——哪怕是幻想中的“缸中之脑” , “你”也依旧是“你” 。
倘若你认同“你”=“你的意识” , 那么赛博格的“忒修斯之船”隐喻就是个伪命题 , 因为在可预见的未来 , 人类意识是不可被“复制”的 。
有人会说不对啊 , 根据第一性原理 , 归根结底 , 人类的意识也只不过是一堆信息而已 , 既然是信息 , 就一定有办法让它换个载体 。
但问题没有这么简单 。
推荐阅读
- 大白鲨真是顶级杀手?探访噬人鲨不为人知的故事
- 生物学走的那些弯路:人类曾经被归类为蝙蝠的近亲物种
- 动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简答整理版
- 看脸时代!长得“丑”的鱼,受到威胁而灭绝的风险较高?
- 科学家提出一种可能的存在,比生存在虚拟世界更让人坐立不安
- 俄昆虫学家研究独角虫,意外发明反重力飞行器,可穿越时空变年轻
- 2000年前的电脑 :太阳月亮位置一清二楚,X光还原后无法解释
- 如何正确地认识你的大脑并使用它
- 激光治疗两大作用,助力动物福利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