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阅读免费阅读器 掌上书院阅读器
黑色纸
就像被时间灼伤一样 。
类似于游戏字节,这首诗分布在一个三英寸的软盘载体上 。当诗行在电脑屏幕上滚动时,一个特殊的程序设置它自我毁灭,而且不能倒着读,就像生命的不可逆一样 。
但是,好的电脑高手都是用解密来还原自我解体的诗意台词,并在网络上公之于众 。在数字世界里,死而复生的事情经常发生 。
十几年后,亚马逊总裁贝索斯从这种后现代诗歌行为艺术中看到了商机,并声称将推出有阅读期的书籍,过期不能读 。
1995年,我成为上海电信的第一批互联网用户 。我用前谷歌时代最伟大的搜索引擎Altavista找到了Game Bytes的大本营,并下载了它所有的过刊 。慢慢的,我不玩游戏了,但是对游戏的热爱依旧,也就是说,我从一个游戏玩家变成了游戏杂志的粉丝 。这也是一种很常见的人类行为,俗称异化 。
信德书香
那时候,玩游戏,没有一些软硬件知识是不行的 。慢慢地,我被周围的人称为“计算机专家”,甚至得到了“复旦大学人文学院计算机中心主任”的头衔 。1997年,杨校长指派我到奥斯陆大学跟Chritoph Harbsmeier教授学习信息处理技术 。何先生是一位机智大胆的学者 。他是挪威皇家科学院的院士,也是李约瑟的好朋友 。李约瑟委托他编写《中国科学技术史语言逻辑卷》 。我去的时候卷已经写完了,何老师担心来不及校对 。我参加了校对工作 。
有一天,何老师拿着一包软盘来到我的房间,一脸愁容地说,你看,我们大学花了几千块钱从国内买了一个《全唐诗》全文数据库,根本用不上 。你能做点什么吗?我打开一看,这个数据库是用DOS Backup命令打包备份的 。只需使用Restore命令 。何先生激动得像个孩子一样欢呼起来 。从此他不再叫我的名字,直接叫我“大恩人” 。这也是我第一次接触到可以全文搜索的文献数据库,被它强大的功能所震撼 。我是唐诗爱好者 。1978年5月1日,我在南通和平桥新华书店外排了一夜的长队 。第二天早上买的几本书,有一本是人文版的《唐诗宋词选》 。然而20年后,面对320×240的分辨率,黑白的界面,以及搜索词条呈现的唐诗,我彻底没了胃口,没有了阅读的兴趣 。也是非常粗糙的界面 。游戏字节带给我的是阅读的狂喜,唐诗数据库带给我的是震撼和挫败 。为什么?
但同年回国后买了一张《中国古代文学宝库》的光盘,感觉大不一样 。这张光盘收录了四部经典作品,三言二拍和全部唐诗 。和何老师的DOS版相比,Windows下的完整唐诗完全是鸟枪换炮 。“中国古代文学宝库”很美 。不仅上升到640×480全彩的分辨率,而且里面的页面可以选择山水画作为背景,上下两端分别有卷轴,中间是文字 。可以选择让文字自动慢慢向上滚动,仿佛一幅字画在慢慢展开,再配上几十首美妙动人的中国古乐,意境比市面上买的书强多了 。文字的字体、大小、间距可以根据自己的窗口平台进行调整 。如果是老花眼的人,可以把里面的字体放大到核桃大小 。我最喜欢选3号草书字体,伴着《春江月夜》的音乐,看着《春江月夜》缓缓向上升起 。遇到任何不懂的单词,用鼠标点一下,就能看到权威的解释,听到标准的发音 。你见过这样的书吗?已经不是书了,是艺术,读这样的作品是一种真正的享受 。你会感觉到一股新的“书香”正在涌现 。为什么非要死守那些严重破坏生态、消耗大量能源、污染极其严重、价格贵得离谱的纸质书?
我曾经盲目地想,如果秦始皇有了互联网和电子书,是不是更容易焚书坑儒?还是难度更大?这个问题破了就想不清楚了 。在那个年代,儒生为了躲避秦之火,把沉甸甸的竹简藏在墙缝里,既费力又危险 。如果做成电子书,用光盘就能轻松搞定 。它可以放在你硬盘上的一个隐藏目录里,藏在互联网上的一个免费邮箱里,或者发布在一个公共的FTP站点上 。但如果当时大家都读电子书而不是竹简的话,秦始皇早就可以命令他的电脑专家制造一种超级病毒,让所有电脑瘫痪 。如果这还不使中国文化无儿无女,他可以干脆下令关闭电厂,让所有人都忘掉这件事 。
几乎在同一时间,美国公司NuvoMedia推出了Rocket Ebook,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专业电子书阅读器之一 。重0.6kg,大小和普通平装书差不多 。用户可以将网上买的电子书下载到电脑上,导入“火箭书” 。它总共可以装载大约4000页的书籍,价格为200美元 。NuvoMedia在2001年被Gemstar收购,但在2003年,Gemstar宣布破产,并暂停销售电子书阅读设备和电子书内容 。失败原因:除了早期阅读器分辨率低,阅读效果差,《火箭书》只能以独家封闭格式阅读,书源少 。
躺下来看书
1999年,我在日本东京大学任教 。住在外国,我感到孤独 。如何解决自己的后顾之忧?对我来说,只有秋叶原电器街,当时被称为世界电器之都 。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投入到购买各种电子设备上 。有一次看到一个巴掌大小的卡西欧电脑,爱不释手,当场拿下 。以今天的标准来看,PV-100型掌上电脑是非常低的:3英寸的单色屏幕,120×120的超低分辨率,1MB的内存 。它只能使用固化的内置程序,没有任何扩展功能 。但是它有一个无可比拟的优势,就是可以放进口袋里 。而且反复折腾之后,我居然发现了很多操作手册上没有标注的功能 。比如,说明书上没有说可以连接PC,可以从PC上复制文件,甚至可以读取文本文件 。也就是说可以改造成便携手持阅读器 。
相比游戏字节和《中国古代文学宝库》,它有一个很大的进步,就是可以像传统的书一样,抱着读,甚至躺着读 。著名作家陈村在榕树下写过一个专栏,叫《躺着读书》 。“持”与“卧”是千百年来形成的读书的真实状态 。以此类推,不能“拿”或“放”的书,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书 。从这点来看,很多人对电脑前看书的厌恶一目了然 。的确,是腰酸,头晕,很难持久 。
当时已经开始出现一些早期的网上书店,如“文学城”、“青年读书网”、“金色书店”等 。各种免费资源琳琅满目,对于远在异国、不方便购买中文书籍的我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 。当时下载看了一些作品 。今天回想起来,印象深刻的有黄永玉的《大胖张曼老母儿传》、妙子1977年的《林斗》、谭珠的《人生有多长》?还记得在东京港区白金站到文京区老家的红线地铁上拿出PV-100,重温从网上下载的王朔《恶霸》 。环顾四周,日本通勤者大多沉浸在阅读中,但他们带的都是再生纸的口袋书 。突然,他们有了一个崇高的志向,用锋利的武器与狼共舞 。
【掌上阅读免费阅读器 掌上书院阅读器】时隔多年,这些曾经陪我坐了两年通勤地铁的人,终于换枪了 。他们开始看到索尼PRS-500电子书和…手机 。手机小说在日本兴起,很受欢迎 。2007年日本十大畅销书中,有五部是手机小说,每部销量都超过了40万册 。用他们的话说,手机小说拯救了整个日本出版业 。目前最火的《爱空》已经卖出了两百万张,即将被拍成电影 。国内各大出版社正在抢购这本书的版权 。对此我并不感到惊讶 。
寻找理想的平台
用PV-100看书,除了随处可以看,可以躺着看之外,没有任何优点 。那种粗糙和丑陋是任何爱书的人都无法企及的 。有没有更好的屏幕,更漂亮的字体,更舒适方便的操作?是的,有 。早在1993年,苹果公司就生产了一款代号为“牛顿”的便携式个人电子助理 。今天PDA的所有功能,牛顿都有 。它唯一的缺点是太大太贵 。还有,就是出来的太早了 。1998年,“牛顿”突然去世,留下了一群狂热的粉丝,从此好评如潮 。粉丝喜爱牛顿的原因之一是它可以成为理想的电子书阅读器 。五英寸的屏幕,320×480的分辨率,超长的待机时间(据说可以达到一个月),足以让我流口水 。
但“牛顿”是一个罕见的文物,我还没有一个 。此时,电子书的概念已经流行起来 。2000年3月14日,号称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无纸化小说《枪林弹雨》绕过印刷厂,直接通过网络渠道发行 。这是斯蒂芬·金遭遇车祸以来出版的第一本新书 。第一天,这本书以付费下载的形式卖出了40万册,创下了出版史上空之前的最高纪录,作者大赚了一笔 。
毫无疑问,《枪林弹雨》的巨大成功给已经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无纸化出版”概念泼了一勺热油 。当然,斯蒂芬·金也是一个很特殊的例子 。他的名字很吸引人 。贝佐斯说,即使斯蒂芬·金写了一本关于香蕉皮的书,大家也会争相购买 。
2002年,我在PV-100上写字的时候用力过猛,液晶屏裂成冰,逼着我升级买了个国产精品,联想天机XP210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WindowsCE系统的掌上电脑 。其核心是IntelXsale PXA250处理器,主频400MHZ,64MB RAM和32MB ROM,3.6英寸彩屏,分辨率320×240 。即使在今天,这样的指标也相当过得去 。XP210全金属外壳,圆角设计,轻盈质感十足,与全塑料PV-100完全不同 。当我第一次把XP210拿在手里的时候,我脑海里浮现的是:我们真的崛起了 。XP210的使用也很方便 。熟悉Windows的人,完全不需要学习就可以直接上手 。它可以运行成千上万的PPC软件 。电子书软件,比如Halireader,Teamone Reader,Mobi Pocketbook,Isilo,Pocket Academy等等 。我最喜欢的是一个叫UBook的免费阅读软件 。这是PPC上唯一能真正彻底替代“皮肤”的节目 。其他软件所谓的“换肤”不过是换个颜色而已,而UBook可以把阅读界面改造成它喜欢的任何形状 。我觉得UBook的设计师,除了是一个编程大师,还真的懂书,爱书 。我最喜欢的是羊皮封面的“皮”,左边的乌木卷轴(没错,就像数字时代最先触动我的《中国古代文学宝库》里的虚拟卷轴),还有暗黄色的内页,显示出纸张的质感 。深色对我来说很重要,因为在我最爱书的童年,书是稀缺的 。那时候我们最喜欢的书,就是那些被禁的暗黄色纸张的“毒草” 。
XP210还可以加载一个叫Comicguru的软件,可以用来看漫画 。我曾经一口气装了六十本美国六十年代出版的《三国演义》漫画 。可惜我小时候只借过一本,李果教饼,缺了几页,纸张暗黄 。那是多么无助,多么渴望,多么梦幻啊!从《立国教案》到我看到的《三国演义》其他子书,跨越了30年,“文革”和模拟与数字的界限 。
2003年,我带着XP210来到波士顿 。几乎每个周末,我的朋友都开车带我去乡下远足 。他们喜欢带着我,不仅仅是因为我可以煮出一种极其香的适合野餐的红烧肉,还因为我的XP210可以插上CF口的GPS全球定位装置,随时随地都不怕迷路 。我喜欢秋天新罕布什尔州的白山 。朋友去爬山,我就选一棵大红枫,坐在树下的岩石上,拿出小时候最爱看的漫画书大小的XP210,打开Comicguru,在小时候没看完的《三国演义》漫画书上看 。
慢慢散去
再往下,事情就有点失控了 。我不断的升级我的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PDA,升级的时候总会执着的想:这个东西看电子书是什么样子的?为了让字体更精细,外观更时尚,我抛弃了心爱的XP210,买了Palm操作系统的Zodiac 。该机堪称电子尤物,流线型的身材,超薄的厚度,比XP210更有质感的深色金属外壳,屏幕也上升到了真彩320×480,阅读效果接近传统纸质书 。但很快,Windows阵营推出了分辨率为640×480的PDA,我在2005年的半年内陆续购买了东芝E800、惠普4700、戴尔X51V三大PDA厂商的旗舰产品 。这是一条彻底的不归路 。2006年,我从网上买了一个二手的韩国三星NEXIOS150,在国内是一个比较不常见也不太知名的产品,里面有CDMA手机模块 。我喜欢的是它的屏幕,大到五寸,分辨率800×480 。绝对是阅读电子书的理想平台 。
屏幕越来越大,分辨率越来越高,界面越来越漂亮……但这不是唯一的方向 。近年来,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与PDA越来越融为一体 。从拍照到GPS再到上网,它有可能接管一切,主宰世界 。比如我的LG KU990,屏幕三寸,分辨率400×240,加载了Anyview 3.0阅读软件,阅读效果比PV-100好很多倍 。基本上,如果你在高峰时段冲公交,东倒西歪,单手挂车顶栏杆,突然有强烈的阅读欲望,唯一应急的就是可以单手操作的KU990 。如果能有座位,自然会从另一个口袋里掏出更懂事的戴尔X51V 。到了星巴克,你得有更大尺寸的牛,比如笔记本电脑,这样才能和环境和谐 。
有人预言,计算机时代将是图像时代的新阶段,文字和书籍将会消亡 。结果如何?互联网时代,文字铺天盖地,回来的更频繁 。在传统书籍时代,阅读是发生在特定空时间的行为 。比如要在书房,就要在图书馆,不正常的只能在卫生间看书 。在PDA和手机时代,阅读变得无处不在,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 。我相信我这辈子从来没有在读书上投入过这么多时间,但我也从来没有和书店、图书馆渐行渐远 。
一本书的灵魂
但是有一个大问题 。
我的总阅读时间远比以前好,但很难一次性长时间阅读 。我的阅读越来越零星,快餐化,快餐化的行为 。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这些大大小小的电脑都用的是液晶屏 。虽然比早期的CRT显示器要好,但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闪烁和眩光,容易造成视觉疲劳,这就是所谓的视频终端综合征 。那么,有没有不伤眼睛,真正为长时间阅读而做的产品呢?
没错,这是一款专业的电子书阅读器 。目前最流行的手持电子书阅读器越来越多地采用“e-ink”,这是e-ink公司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研发的技术,已经日趋成熟 。原理听起来真的很简单 。所谓“墨水”,就是无数个头发丝直径的微胶囊 。每个微囊包含悬浮在透明液体中的带正电的白色粒子和带负电的黑色粒子 。当施加正电场时,白色粒子游到微胶囊的顶部,电子纸的表面是白色的 。与此同时,一个相反的电场将黑色粒子拖到微胶囊的底部,并对我们隐藏起来 。根据同样的原理,可以显示黑色粒子,而隐藏白色粒子 。“电子墨水”不同于普通的平板显示器 。和普通纸张一样,可以反射环境光,没有背光照亮像素,没有任何闪烁,不伤眼睛 。阅读效果与真墨非常相似,不加电也能保持原来显示的图文状态,大大降低能耗 。
2006年,天津津科公司推出了使用“电子墨水”技术的专业电子书阅读器翰林V8 。我已经知道了它的技术指标,我对它非常满意 。我很期待 。然而,当我看到真实的画面时,我失望了:我略显臃肿,矮胖,就像一台旧电视机的粗框 。更要命的是,上面密密麻麻地排列着上下左右各种按钮,让人望而生畏 。这个样子,说好听点就是平庸、繁琐、小家子气,缺乏书的感觉,勾起人的阅读欲望 。
我关注国内专业电子书开发者已经很多年了 。我几乎研究过他们所有的产品,一直渴望有一款给人真实书籍感觉的电子阅读器 。但是,我一直抱着一堆大大小小的电脑,只能称之为替代品 。原因是我觉得技术不成熟,几乎所有外在的设计都入不了我的眼 。我认为几乎所有的电子阅读器制造商都不知道“书”到底是什么 。他们认为书是传播信息的工具,仅此而已 。大错特错!他们不明白,书籍和人类几千年培养出来的关系不是小事,至少是伙伴和导师,甚至是灵魂和图腾 。在廉价的塑料框架上嵌入劣质且伤眼的显示屏,只能给人带来巨大的挫败感、挫折感和厌恶感 。下班后的地铁上,或许可以用一枚邮票大小的手机屏幕打发时间 。但是浴后,在音乐室,在沙发上,在微风中,我们需要更优雅更美丽的东西 。真心希望厂商们明白,在做“书”的时候,在技术已经起飞的时候,审美、品味、风格真的比什么都重要 。
国外厂商也好不到哪里去 。比如2007年底亚马逊爆炸性推出的Kindle,迅速成为美国各大媒体的封面故事,被认为是跨越式的产品 。亚马逊老板贝索斯也是踌躇满志,要在模拟时代最顽固的堡垒——图书领域,在音乐领域进行一场相当于iPod的革命 。Kindle功能极其强大,也很好用 。它最大的优势在于,依托亚马逊丰富的图书资源,绝不会出现其他电子书平台内容匮乏的尴尬局面 。Kindle发布时,同期出版了9万本书,包括《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的大部分作品 。Kindle的另一个优势是采用了先进的无线技术 。它可以在没有互联网和WiFi的帮助下一直在线,可以在没有电脑的情况下随时随地下载书籍 。但是,我们这些纸质书和电子书的长期死忠,看到Kindle的实物照片,还是忍不住笑了 。我们对电子书感到失望,对纸质书感到高兴 。
贝佐斯不懂书?恐怕世界上没有人敢这么说 。但他可能太爱书,太了解书,走了另一个极端 。比如他认为电子书应该看起来像传统书籍,所以他故意把Kindle做得像一个厚厚的书脊,但这完全违背了电子时代轻薄便携的审美标准 。有一个悖论:数字时代的电子书应该让人有传统书籍的感觉,却无法复制传统书籍的外观 。也就是说,他们应该是相像的,但又不像 。谁掌握了其中的真谛,谁就能真正拥有电子书的未来 。
虽然我对Kindle感到失望,但我的长期等待终于得到了回报 。2007年底,在连续推出与V8外观相似的V6和V2后,津科终于出了一款完全改变的产品——V3 。屏幕依然是六英寸大小,分辨率为800×600,但边框更窄更薄,按键大幅减少(与Kindle的发展方向完全相反) 。采用黑色磨砂面板,风格简约时尚 。虽然功能相比之前的产品缩水很大,但确实让我眼前一亮 。我二话没说,立马在淘宝上买了一个 。买回来的第二天,我就拿着V3去找著名作家孙甘露炫耀 。当然,甘露是传统书籍最忠实的爱好者 。他手里拿着V3,玩了很久,才放下 。他的眼神透露出极其复杂的情绪 。
这将成为争论的焦点:电子书是应该走功能精简化的道路,还是像Kindle一样,可以在网上浏览博客,可以用屏幕下方的键盘搜索关键词,可以在书中写任何评论 。这也涉及到贝佐斯津津乐道的下一代书籍,即书籍2.0的概念 。传统图书是稳定的、单一的、封闭的,而图书2.0是开放的、集体的 。每本书都不是作为一个个体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指涉的 。读者不是被动的读者,而是可以互相即时讨论,甚至在第一时间迅速将自己的意见反馈给作者 。再者,Book 2.0不再有稳定的物理形态,它可以像怪兽一样变化,作者可以随时随地改变作品的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读者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参与并充当作者的角色!别说不可能,想想如火如荼的维基百科 。
据说谷歌正在秘密地把全人类拥有的书籍做成知识的终极数据库 。贝索斯还梦想把过去出版的书都做成Kindle格式卖钱,这样就永远不会有短缺 。最后只会出一本书 。它叫谷歌吗?最终,人类将只有一个书店 。它的名字是亚马逊吗?
来源:《我的四十年读写》,百花文艺出版社编辑,2019年1月出版 。
《我的四十年读写》集中讲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个人的读写经历 。收录的文章作者均为当代一流学者、文人,如娄玉烈、钟叔和、、温洁若、葛、、、、、、、、李玮、董宁文、周立民等 。,全面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这些学者、文人的读书、写作生活的巨大变化 。
精彩摘要
写历史,需要尽可能深入历史深处,追求真实的细节;写历史不能赶时髦,需要客观、冷静、沉着、冷静;写历史,不能人云亦云,迷失自我;写历史也许是孤独的,但你可以在最不可能的地方做你最愿意做的事,做你最值得做的事 。
李辉
书中没有“金屋藏娇”或“颜如玉” 。其实现在的社会,这些东西就算不读书也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获得 。但是书里有更珍贵的东西 。与书结缘,会让你觉得生活充实,一生享受 。
——赵恒
题目“读书做人”有两个字,一个是读书,一个是做人,中间加了“和”字 。我觉得最好把“和”字改成等号,就是读书=做人,做人=读书 。
——楼宇烈
人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 。如果你想拥有知识,你必须读书 。未来,就我个人而言,很有可能会继续走在读书写书的道路上 。结果我觉得读书是写书的前因,出书是读书的结果 。所以,就我而言,只有读书写书才对得起 。
李玮
通过阅读,人可以在不同的时间空进入很多其他人的世界 。这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中获得了有限生命之外的无限可能 。
谢冕
回顾过去的40年,阅读和写作无疑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 。阅读和思考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引领阅读,磨砺思维 。
薛冰
几十年来,我一直不间断地读唐诗 。一直想自己选一首唐诗,也想根据唐诗写一篇诗话 。后来才知道都是走个形式 。就算没有写过一本关于唐诗的书,唐诗早已流淌在我的血液里,藏在我写的每一句话里 。唐诗和鲁迅、庄子一样,是一种精神和态度,是一种生活方式 。
张宗子
我只是个普通编辑,光和热连火都不如 。但我编的书,写的文章,做的小研究,总能散发出微弱的光芒,投射在人们摸索前进的路上 。就算能起到很小很微不足道的作用,至少也绝不会伤害到日月 。
——钟书和
回顾我40年的读书历程,我觉得“走在迷雾中”这个比喻很贴切 。很多书,我刚接触的时候,对我来说不是很清楚,看了之后也不是很清楚 。然而,当大家一路走来,迷雾偶尔消失,一切都变得清晰 。
——周立民
推荐阅读
- 红萝卜和芋子一起吃好不好 大家可以认真阅读下文
- 总裁的冒牌新娘免费阅读 冒牌妻子
- 阅读是一种精神的按摩是什么意思
- 鼓励孩子阅读的话语 有关孩子阅读句子集锦
- 眼界与读书阅读理解 眼界与读书
- 好好爱自己免费阅读 好好爱自己素黑
- 李剑: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乐趣
- 农行掌上银行能贷款吗
-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电子书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
- 阅读的好处有哪些 建议每天坚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