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增收致富的“文化产业” 「芦笙舞」南猛村“芦笙舞”
热烈而欢快的芦笙舞,是苗族民众在农闲期间和喜庆佳节时演出的自发性舞蹈 。南猛村被誉为芦笙舞艺术之乡,早在20世纪50年代,便有南猛青年杨炳芳、杨炳福把雷山芦笙曲吹响在莫斯科举办的世界青年联欢节,让芦笙舞跳出了国门 。在南猛村,芦笙舞不仅仅是传承的文化,也是村民增收致富的文化产业 。
芦笙作为苗族人民喜爱的簧管乐器,已经具有上千年历史,而流传至今 。苗年村寨里的芦笙赛场上,都会有讨花带的环节,这是专门为未婚青年男女准备的相亲如果一位小伙子在芦笙场内看到自己心仪的女生,就以芦笙传情,向女生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如果女生喜欢这位男生,那么女生将拿自己身上的银项圈、银手镯等物品作为定情信物赠予男生,从而定下爱情之约 。
芦笙在我们村民的生活中,是被视为宝贝的东西 。贵州省雷山县郎德镇南猛村主任余洪先用一句话形容苗族人民对芦笙舞的喜爱芦笙响、脚板痒 。仿佛一听到芦笙响起,人们就想进场去跳起芦笙舞 。在芦笙文化的传承上,南猛村通过父子相传,拜师学习以及民族文化进课堂开展芦笙兴趣班等方式,向年轻人传教芦笙吹奏技艺 。
芦笙不只是一种爱好,更是我们村民增收致富的一项产业 。现在,南猛村里的芦笙专业队伍达83人,他们靠吹芦笙,每年人均可创收3万多元 。通过他们表演实现的增收,一部分作为演员自己的报酬,一部分作为村集体的分红,一部分作为滚动资金,更好地把我们的芦笙作为产业来发展,同时凝聚民心把芦笙文化传承保护下去 。
转折发生在2015年,南猛村成立共济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设芦笙表演组、民族手工艺组、农业经营组和电子商务组 。合作社成立后,为绣娘和农户带来了刺绣和茶叶订单,也让芦笙艺术拥有了商业演出的平台 。以市场为导向的芦笙表演,每年带来了大约200多万的演出收入 。在2019年、2020年,合作社分别用经营利润的15万余元、21万余元进行全村分红,让全体村民有了真正意义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
【村民增收致富的“文化产业” 「芦笙舞」南猛村“芦笙舞”】现在,村里还建起了一座芦笙博物馆,余洪先告诉采访人员,我们特别重视博物馆的保护,希望我们的子孙后代看到博物馆,就能够更好地了解昨天的历史、读懂今天的历史、创造明天的历史,让我们的文化变成一种发展的动力保护、传承好我们的南猛芦笙舞,真正舞出自信、舞出风采、舞出老百姓新时代幸福美满的生活 。
推荐阅读
- 哪部喜剧电影最搞笑 喜剧电影 爆笑
- 扶贫路上“父子兵” 养鸡铺就致富路
- 走上幸福路 马亮:种起“致富菇”
- 我的世界怎么生孩子 我的世界村民如何繁殖
- 被同村村民救回 3岁女童在家门口被猴子拖走
- 超级逗比又好笑的创意群网名大全 致富研究室
- 迷你世界更新后野人村民玩法 有什么玩的技巧
- 月入2万的6个小生意 年轻人如何创业致富发家
- 2022年心情说说大全
- 脱贫致富的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