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一夫一妻”还是“一夫多妻”更好?科学家:前者或导致动物灭绝
自然界中最常见的繁衍后代方式是有性生殖 , 也就是雌雄两性的生殖细胞结合到一起 , 发育成为新的个体 。 这一种方式有很多优点 , 如有性生殖可以促进有利的基因突变在种群内传播 , 加快物种的进化速度 , 增强种群个体适应环境的能力 , 对于物种的生存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 有时候 , 一些科学家可能反其道而行之 , 可以利用有性生殖让一些物种的种群规模下降 。
在这段时间 , 大家可能都看到美国在佛罗里达州开始释放转基因蚊子的消息 。 这一项试点项目由佛罗里达群岛和英国生物技术公司OxITEC联合发起 , 按照计划 , 美国预计在两个州释放超过10亿只转基因蚊子 。 可能有一些朋友感到疑惑 , 蚊子叮咬人、传播疾病 , 美国却释放这么多蚊子 , 这是怎么回事?原来 , 这些释放的蚊子是雄性蚊子 , 它们经过基因编辑后与野生的雌性蚊子交配后只会生育雄性蚊子 , 而雄性蚊子是不会叮咬人的 。 从理论上来说 , 随着这些经过基因编辑的雄性蚊子释放出来 , 野生的雌性蚊子数量会大大下降 。
“一夫一妻”可能导致动物灭绝?
除了人为基因编辑来控制物种的数量外 , 科学家发现在自然状态下 , 物种在繁衍过程中的竞争和选择方式可能会对这些物种灭绝风险产生重大影响 , 不同的方式可能会导致动物物种的灭绝 。
据发布在《全球变化生物学》的研究报告 , 研究人员用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作为研究对象 , 让这些赤拟谷盗在“一夫一妻”(即每只雄性赤拟谷盗与一只雌性赤拟谷盗)和“一夫多妻”(每只雌性赤拟谷盗可以与五只雄性赤拟谷盗结合)两种不同的交配模式下进化 , 看看不同的交配模式对赤拟谷盗应对生存环境的能力 。
当这些赤拟谷盗在实验室内进化了10年、在不同的交配模式下繁衍了95代以后 , 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为这些赤拟谷盗模拟了当今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环境 , 并观察最近15代的赤拟谷盗是怎么应对不同的生存环境的 。 结果发现 , 在一夫一妻模式下的赤拟谷盗应对生存环境的能力下降 , 种群数量不断下降 , 在这一项试验结束时就已经灭绝;在一夫多妻模式下的赤拟谷盗在应对生存环境时 , 虽然种群数量也出现下降 , 但是下降的速度很慢 , 在试验结束时 , 还有60%的赤拟谷盗能够存活下来 。 研究人员认为 , “一夫多妻”模式下的赤拟谷盗 , 雌性赤拟谷盗有更多选择配偶的机会 , 通过繁殖竞争 , 能够将一些不良的基因清除 , 并将一些优良的基因遗传下来 , 最后让“一夫多妻”模式下的赤拟谷盗在应对恶劣环境时有更强的应对能力 。
启发
现在地球上有很多物种都处于濒临灭绝的处境 , 如有着“鸟类大熊猫”之称的朱鹮曾经一度面临灭绝 , 但是后来朱鹮的种群规模大幅度增长 。 朱鹮是一种中等体型的涉禽 , 它们栖息于溪流在沼泽、稻田等地区 , 主要以鱼、蟹、蛙、螺等水生动物以及昆虫为食 。 它们是一夫一妻制的动物 , 在1981年发现时只有7只 , 这么少的种群规模 , 随时可能会从地球上消失 。
【“一夫一妻”还是“一夫多妻”更好?科学家:前者或导致动物灭绝】为了保护这些仅存的也是朱鹮 , 我们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拯救措施 , 除了就地保护外 , 还通过人工繁殖技术让朱鹮的数量恢复 , 在1989年世界上首次人工繁殖朱鹮在北京动物园获得成功 。 经过多年的能力 , 现在朱鹮的数量已经从1981年的7只增长到现在的千余只 , 朱鹮“重生”了 。
除了朱鹮外 , 还有很多物种继续拯救 , 如果放任它们在自然状态下自然繁殖 , 可能难以在短时间内恢复种群规模 , 但是在人工繁殖等技术的帮助下 , 让这些濒危物种与不同的个体结合 , 更好地进行基因交流 , 可能会事半功倍 。
推荐阅读
- 1亿年前和恐龙同时代的生物,被成功复活,科学家:不可思议
- 雄绵羊体内隐藏着人类长寿秘诀?科学家找到后,却无比纠结!
- 距地4光年的超级地球, 有水有舒适大气, 科学家担心三体文明存在
- 为何生物不进化为永生?科学家解释道:人类只是“基因的工具”
- 科学家们预测人类10万年后的长相,网友:这是进击的巨人
- 1吨202亿!嫦娥五号发现新物质,100吨可供全人类用1年
- 物质和反物质粒子在“格斯场”产生失衡
- 消费恐龙与情怀的《侏罗纪世界3》,还不忘内涵库克一把
- 【解读】玩不转直播,转战元宇宙,映客重回巅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