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让孩子的星空更亮!


仰望星空,让孩子的星空更亮!


文章图片


仰望星空,让孩子的星空更亮!


我仰望星空 , 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 , 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
——温家宝《仰望星空》

举目 , 一钩淡月天如水 。 时至今日 , 人类太空梦想已照亮现实 , 航天员终于可以冲出地球 , 漫步太空!屈子的追问终于有了归属 , 里尔克的天使们也变得触手可及 。 “太空漫步”已不再单单是杰克逊舞蹈中的华美盛宴 , 而成了人类航天史上的一场最最庄严的典礼和仪式 。 聚焦“太空漫步” , 审视几千年来人类攀升的每一个足印 。
遥望太空 , 深邃的奥秘拍打着人类文明的河岸 , 击起朵朵浪花 , 传出阵阵回声……昭昭星河 , 沉淀出无穷的智慧 。 人类的希望令探索的花朵芬芳灿烂 , 令生命的星空更加宽广无垠 。
【仰望星空,让孩子的星空更亮!】1、什么是太空出舱
“在以7.9千米/秒的速度绕地球高速飞行时 , 头盔外的景观使我震惊:我正处于国际空间站的太阳能电池板的上面 , 这儿离地球386千米 。 此刻 , 我的下面就是60多亿人 , 而我是最高的一个……跨坐在747的垂直庞翼上照一张照片 , 你会得到很珍贵的回忆——500千米外的水平面升起黑丝绒般的天空 , 下面是缥缈的卷云拂过的天蓝色海洋 。 ”
上面是一位美国航天员的日记 , 描写的正是他在进行太空出舱时的所见所感 。 如此美妙的时刻 , 难怪人类总是对那片蓝天外面的世界如此向往 。
短短几十年下来 , 人类就进行了数百次的太空行走 。 而随着人类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以及太空行走技术的进步 , 用“太空行走”这个词来指代人类在太空中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已经显得力不从心 , 同时也失之偏隅 。 因此在学术界逐渐出现了另一个名词——出舱活动 。 “出舱活动”在中国 , 经常也被称之为“太空出舱” , 这是在中国的媒体中流行的一种通俗说法 。 那么 , 到底什么是出舱活动 , 即太空出舱呢?它与太空行走到底又有什么不同?
这个问题在初期曾经处于一个备受争议的状态 , 大家众说纷纭 , 始终难以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 。 其中 , 作为最早实现并在后来的日子里多次进行太空出舱的苏联和美国 , 似乎最有发言权 , 但是他们的看法却完全不同 。
苏联对太空出舱的描述是:航天员在真空环境中进行活动 。 也就是说只要航天员处于真空之中 , 他就是在进行出舱活动 。 美国则对苏联的说法提出了异议 , 他们认为 , 当航天员在进行出舱活动时 , 至少他们的脑袋应该是伸出舱外的 。

怎么样 , 看出来有什么不同了吗?其中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美国强调了航天员所处的位置 , 即太空出舱时 , 航天员必须以某种方式离开母航天器 , 这样才能算作真正出了舱 。 那你也许会问了 , 苏联的航天员也离开航天器了啊 , 那他们为什么没有强调这一点呢?其实从当时的太空出舱技术来看 , 苏联并不需要强调这一点 , 是由于美国在太空出舱时采取的方式决定了他们必须强调这一点 。
苏联的飞船上有两个舱 , 一个是密闭舱 , 一个是气闸舱 。 航天员在进行出舱活动的时候首先要从密闭舱里出来 , 再进入气闸舱 , 减压后再进入太空中 , 而另一名留守在密闭舱内的非舱外活动航天员依然处于正常的舱内气压环境中 。 所以进行出舱活动的航天员进入了太空真空环境中 , 也就是太空出舱了 。
美国的飞船就不一样了 , 它并没有附带气闸舱 , 所以只有一个舱 。 因此当航天员要进行出舱活动时 , 就需要将飞船内的气压全部泄掉 , 来实现舱内正常压力与舱外真空环境压力的过渡 , 当出舱活动结束时再重新复压 。 这样一来留守在飞船内的航天员也是处于真空环境中 , 但是他固定在坐椅上没有走出舱门 , 所以不被认为进行了出舱活动 。
在真相大白了 , 其实两国的表述在当时看来都没有错 , 而随着太空出舱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 气闸舱已经全面运用到太空出舱活动中 , 成为太空出舱活动必不可少的一个工具 , 美苏两国的争议也慢慢演变成了美俄之间的合作 。
2、太空行走不是“走”
美苏两国的争议是解决了 , 那太空行走呢?为什么在后来的表述中 , “太空行走”这个词被“出舱活动(太空出舱)”所替代呢?这是随着太空出舱技术的发展 , 人们意识到“走”这个词已经不能概括这种行为了 , 因此有了“出舱活动”概念的提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