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可能有两个黄道面 。
艺术家笔下描绘的长周期彗星在太阳系中的分布情况 。 图中黄色的平面是黄道面 , 蓝色平面为“空黄道面” 。 银河系银盘所在平面以网格加以展示 。 日本国家天文台(NAOJ)
日本学者Arika Higuchi近日通过分析长周期彗星轨道发现 , 太阳系可能存在第二个黄道面 。
【外来力量正在改变太阳系的形态】黄道面是以太阳为中心的一个平面 , 太阳系已知的所有大行星都在这个平面附近围绕太阳运行 。 黄道面和太阳的赤道面基本上是重合的 , 太阳系的一些小天体也活跃在这个平面附近 。 黄道面的特点能够反映太阳系形成初期原行星盘的特点 。
但是彗星 , 尤其是在公转周期万年以上的长周期彗星中 , 有许多轨道平面并不和黄道面重合 , 且其远日点也不在黄道面附近 。 理论上太阳系巨行星的引力扰动能够让彗星的轨道发生转移 , 但在这种情况下彗星的远日点不会偏离黄道面太多 。 种种迹象表明 , 有神秘的外力在对太阳系施加影响 , 而太阳系也在这种外力的影响下改变着形态 。
Arika Higuchi认为 , 这种外力是银河系的引力 。 银河系引力虽然极其微弱 , 但会对太阳系产生持久的影响 , 因此日积月累下来 , 其结果会是非常明显的 。
分析和计算结果显示 , 在银河系引力的长期影响下 , 太阳系长周期彗星的远日点会倾向于在两个平面附近聚集 。 一个是我们熟知的黄道面 , 而另一个平面被Arika Higuchi称为“空黄道面” 。 “空黄道面”和黄道面一样 , 与银河系平面呈60度夹角 , 但方向是相反的 。
“空黄道面”之名 , 源自其形成过程 。 刚开始的时候 , 这个平面附近其实是什么都没有的 , 但在银河系引力的长期影响下 , 大批彗星的轨道慢慢地转移到了这里 , 最终形成了这么一个平面 。
Arika Higuchi还将理论数据和JPL的小天体数据库进行了比较 , 结果总体上是吻合的 。 但是Arika Higuchi也发现 , 长周期彗星聚集度最高的位置并没有和黄道面和“空黄道面”完全重合 。 如果Arika Higuchi的理论成立 , 那么这也是一个奇怪的现象 。
推荐阅读
- 美国星链卫星群,潜在威胁仍在增加!我国科学家:必要时予以击落
- 神舟十四号在太空中的微重力冶金,为什么会引起科学家的关注?
- 杨振宁:宇宙结构并不是偶然的,有造物者存在
- 人类让动物回交,没考虑伦理道德问题吗?实在是迫于无奈
- 秦始皇还活着?霍金:他只是走不出陵墓,正用另一种方式统治世界
- 中国科学家即将点亮“人造太阳”:核聚变将实现能源自由
- 恐龙出现之前的地球怪兽,奇特的长相丝毫不逊于恐龙
- 物理学家发现了可以解释暗物质的从未见过的粒子
- realmeGTNeo3评测:很优秀,但有两点我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