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出征前,拎的小箱子是干什么用的?为何不集成到航天服里?


航天员出征前,拎的小箱子是干什么用的?为何不集成到航天服里?


文章图片


航天员出征前,拎的小箱子是干什么用的?为何不集成到航天服里?


文章图片


航天员出征前,拎的小箱子是干什么用的?为何不集成到航天服里?


文章图片


航天员出征前,拎的小箱子是干什么用的?为何不集成到航天服里?


文章图片


航天员出征前,拎的小箱子是干什么用的?为何不集成到航天服里?


我国神舟十四号的3名航天员 , 已于6月5日上午10时44分 , 搭乘长征二号F遥火箭顺利升空 , 经过7个小时左右的飞行 , 成功与天宫空间站实施对接 , 目前3名航天员已经进入到天和核心舱内 , 开启了为期6个月紧张有序的工作中 。

细心的朋友在看直播时 , 估计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 那就是这3名航天员在出征前 , 从下车到进入返回舱前 , 都穿着宇航服 , 而且手里都拎着一个小箱子 。 如果说里面装着随身的行李或者工具 , 那么完全可以事先放置到返回舱 , 或者干脆通过天舟四号货运飞船提前“托运”到天宫空间站上 , 根本没有必要在穿着厚重的航天服时 , 还需要专门用一只手拎着行动 。 那么 , 这个小箱子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呢?

很显然 , 这个小箱子的作用与航天服密切相关 。 大家知道 , 航天服的作用 , 就是在太空环境条件下 , 最大程度地保障航天员的生命和身体健康安全 , 毕竟太空环境与地面环境完全不同 , 除了微重力以外 , 还有接近真空的“负压”、高强度的宇宙射线等 , 而通过航天服的保护 , 可以将航天员的身体与外界有效隔绝起来 , 在内部形成一个与地面环境非常接近的微环境 。

这种功能的实现 , 前提就是航天服必须要密不透风 , 这种情况下就会带来一个问题 , 那就是随着航天员的生理活动和新陈代谢过程 , 随之产生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无法直接排出到外界环境中 。 大家可以想像一下烈日焦阳环境下的塑料大棚 , 如果全部封闭起来 , 我们在里面就会感受到强烈的闷热感觉 , 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有强烈的窒息问题 。 虽然航天服里面的环境不像塑料大棚里面那样极端 , 但是原理都是差不多的 , 如果没有高效的换气和排风措施 , 航天员根本无法长时间在航天服里面坚持 。

正因为这样 , 航天员只要穿着航天服 , 那么就必须具备与航天接连连接的小型便携通风设备 , 在航天员行动时 , 这个设备要确保“如影随形” 。 通过公开的资料显示 , 这种设备里面的构造主要包括小型风扇、吸湿器和电池组件 , 通过这个设备的运行 , 保障航天服内部能够及时除湿、降温和通风 。

那么 , 为什么不将这个设备与航天服集成在一起呢?航天员行走的时候 , 还得专门用一只手拎着它 , 不是很费事吗?
这里面就有一个与外界环境相对比的问题 。 比如 , 此次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发射时 , 酒泉当地的温度达到了30多摄氏度 , 之前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时 , 也处在6月份 , 气温也相对较高 , 这个时候通过服外的便携设备 , 可以高效地进行通风、排湿操作 。 而神舟十三号的发射时间在金秋十月 , 而且是在晚上 , 所以航天员在出征前 , 就没有用手拎着小箱子 。 神舟十四号3名航天员在进入火箭内部的返回舱后 , 这个小箱子就不用随身携带了 , 因为舱内的环境已经不那么闷热了 。

其实 , 无论是舱内航天服 , 还是舱外航天服 , 内部都配备有通风、供氧、压力和温度检测等必备的设备 , 另外里面还有信号发射器、药品、通讯工具等 , 以备在执行任务时应对各种需求 。 只不过舱外航天服的应用场景 , 是直接与外太空相接触的 , 除了上述基础功能之外 , 还配备有能够支持航天员进行飞行、转位的控制面板、集成氧气瓶、净化装置、液路系统等在内的航天背包 , 可以供航天在舱外执行任务4-6个小时 。

因此 , 航天员在穿上航天服以后 , 并不是全部都需要用手拎着小箱子 , 而只是在特定的场合才会使用到 。 比如 , 穿着舱内航天服、在地面环境温度较高时行走等情况 。 而在空间站、返回舱工作 , 以及穿着舱外航天员执行太空行走任务时 , 则不需要拎着“额外”的小箱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