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有没有“伦理”的意识,为什么?


动物有没有“伦理”的意识,为什么?


文章图片


动物有没有“伦理”的意识,为什么?


文章图片


动物有没有“伦理”的意识,为什么?


文章图片


动物有没有“伦理”的意识,为什么?


文章图片


动物有没有“伦理”的意识,为什么?


文章图片


动物有没有“伦理”的意识,为什么?


文章图片


动物有没有“伦理”的意识,为什么?


文章图片


动物所谓的“伦理意识”其实就是动物会不会近亲繁殖?答案是会 , 但是比较少 。 当然这并不是动物之间懂什么伦理关系 , 而是它们在漫长的演化中 , 拥有的一种本能 。 不过 , 在人工饲养下的动物 , 近亲繁殖却是常有的事 , 因为让动物近亲繁殖是纯种选育最常用的手段 。

为什么说动物不会近亲繁殖是一种本能?在自然界中 , 动物的繁殖遵循着“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 , 为此 , 不同的动物有着不同的择偶标准 , 比如雄狮想要获得繁殖权就必须打败同类同性 , 鸟类则通常会根据羽毛颜色的艳丽与否以及叫声是否高亢持久来吸引异性 , 虽然这些择偶标准看似差异很大 , 但实际上本质是相同的 , 因为羽毛越艳丽、叫声越高亢的鸟在同类中显然是更优的个体 , 与雄狮的成王败寇法则差异不大 。

动物选择最优的个体进行繁殖是为了产生更优的后代 ,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子英雄儿好汉” , 但是 , 仅仅是选择最优的个体还是不够的 , 因为还有近亲繁殖的可能 。
近亲繁殖是指3代内有共同祖先的动物之间发生的繁殖行为 , 这种行为对于动物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 因为动物的许多有害的基因是隐性的 , 一旦发生了近亲繁殖 , 那么隐性基因变为显性的几率就会大大提高 , 具体表现在先天性发育问题、疾病发生率以及死亡率提升等等方面 。

而对于在残酷的大自然生存的动物来说 , 它们的每一次繁殖都是非常不易的 , 而且后代的存活率本身就受到自然界中许多因素的影响变得很低 。
在这个前提下 , 再近亲繁殖增加后代患病、不足的几率 , 显然是不利于物种的延续的 , 所以在漫长的演化中 , 那些主动规避近亲繁殖的动物能够留下更多的后代 , 而那些近亲繁殖的动物会被逐渐的淘汰 , 到了如今 , 物种经过百万、千万 , 甚至是上亿年的演化 , 显然规避近亲繁殖成为了它们生存的本能 。

动物是如何规避近亲繁殖的?在自然界中 , 动物根据生存习性可以分为群居和独居两大类 , 根据食性又可以分为食肉、食草以及杂食三大类 , 而食草动物通常倾向于群居 , 所以 , 我们不妨分别用独居的食肉 , 群居的食肉和食草动物规避的方式来介绍一下 。
01 食肉的群居动物如何规避近亲繁殖?
群居的食肉动物 , 我们用大家都比较熟悉的狮子和狼来简单地说一下吧 。 首先是狼 , 狼是典型的群居动物 , 而且它们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 , 在近亲繁殖方面 , 狼可以说是控制得最好的食肉动物 , 因为在狼群中 , 只有狼王夫妇可以繁殖 , 其他成员一律是不准繁殖的 。

即便是狼王的后代也不例外 , 它们想要繁殖就只能离开狼群自己去寻找合适的伴侣组成夫妻 , 然后发展自己的狼群 。 所以 , 狼是不会出现近亲繁殖的现象的 。

狮群稍微有些复杂 , 因为狮子是“一夫多妻制”的 , 一个狮群中往往只有一头成年雄狮 , 多头成年母狮 , 而且它们繁殖的后代会待在狮群中 , 所以 , 狮群是偶尔会发生近亲繁殖的 , 但这种情况属于个例 。 那么狮子是如何避免近亲繁殖的呢?
首先 , 狮子后代中的雄狮在长到2-3岁时 , 就会被赶出狮群 , 此时的亚成年雄狮还没有性成熟(雄狮5岁性成熟) , 无法繁殖 。 其次就是雌狮了 , 狮子的雌性后代不会被赶走 , 而是一直留在狮群中 , 这就给了狮子近亲繁殖的机会(雌性后代与亲一代的雄性) 。

但是 , 尽管有机会 , 机会也极少 , 这是因为一方面雌狮的母亲依然还在狮群中 , 它们不会默许这种行为 , 其次 , 一头雄狮在狮群中当“狮王”的时间不会太长 , 通常只有3-5年 , 我们以平均4年开始算 , 一头雄狮加入狮群后 , 需要先繁殖 , 然后雌狮再经历约110-119天妊娠期产下后代 , 之后 , 幼狮(雌性)需要3年的时间才能成年 , 而刚成年的雌狮通常不会发生繁殖行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