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于距今两亿年的石炭纪,成虫后却只能活一天,说的就是它


起源于距今两亿年的石炭纪,成虫后却只能活一天,说的就是它


文章图片


起源于距今两亿年的石炭纪,成虫后却只能活一天,说的就是它


文章图片


起源于距今两亿年的石炭纪,成虫后却只能活一天,说的就是它


文章图片


起源于距今两亿年的石炭纪,成虫后却只能活一天,说的就是它


文章图片


起源于距今两亿年的石炭纪,成虫后却只能活一天,说的就是它


文章图片


起源于距今两亿年的石炭纪,成虫后却只能活一天,说的就是它


文章图片


起源于距今两亿年的石炭纪,成虫后却只能活一天,说的就是它


文章图片


起源于距今两亿年的石炭纪,成虫后却只能活一天,说的就是它


前言

苏轼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寄蜉蝣于天地 , 渺沧海之一粟” 。
苏轼将自己比作是蜉蝣 , 借此来感叹人类相比较世界来看的渺小 , 我们只不过是大海中的一颗米粒罢了 。

但其实这种想法是十分悲观的 , 人类短暂的一生却可以活的丰富多彩 , 比如苏轼是北宋时期的诗人 , 据现在已有一千多年 。 但是他的精神 , 他的诗词仍然活在这个时代 , 被人流传下去 , 他也相当于以另一种方式存活在世界之中 。
而他所说的蜉蝣 , 也并没有那么的渺小 , 蜉蝣的存在更像是生物界齿轮中的一部分 , 拥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
它摇摇晃晃两亿年 , 成虫之后却只能活一天 , 朝生暮死的蜉蝣究竟有着怎样的生活意义呢?

盛开的蒂萨河在每年的春夏之交 , 人们都可以在匈牙利中部蒂绍屈尔特的蒂萨河上看到大量羽化过后的蜉蝣在这里婚飞交尾 。
其场面非常的壮观 , 无数的蜉蝣似乎是瞬间的出现在河面之上 , 随后开始寻找自己的另一半 , 它们有的生命极其短暂 , 甚至只有几个小时 , 在不断的婚飞交尾之后 , 就凄惨的死亡坠入河里 , 而雌虫则是将卵沉入河底 , 这样的场面形成了“盛开的蒂萨河” 。

这也不仅让人感叹到:难道蜉蝣的一生只是为了追求爱情 , 追求繁衍吗?
蜉蝣蜉蝣是一种十分美丽的生物 , 主要分布于温热带地区 , 全世界已知的种类约有将近五十种 , 在中国所知的有三十六种 。
蜉蝣成虫的生命短暂 , 但是它们却有着古老的历史 , 它们起源于石炭纪是最原始的有翅昆虫 , 可以算得上是远古生物的活化石 。

其体型娇小、细长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头部、腹部和足部 。
  • 头部
蜉蝣的头部小 , 触角短 , 不过区别蜉蝣雌雄最好的位置便在头部 , 蜉蝣有着发达的复眼 , 其左右接近且较大的就是雄性 , 左右距离较远的则是雌性 。

  • 腹部
腹部是蜉蝣最重要的部位 , 这里不仅有它们的生殖器官 , 还有翅膀也在这里 , 它们的翅膀拥有着古老而又特殊的形状 , 翅呈三角状 , 而翅脉大多为网状 , 但是它们翅膀的关节却并不发达 。
  • 【起源于距今两亿年的石炭纪,成虫后却只能活一天,说的就是它】足部
蜉蝣的足部十分细小且没什么力量 , 仅仅用来攀附树枝、树叶 。

蜉蝣的一生其实蜉蝣的一生还是很长的 , 只不过它们成虫之后的寿命较短 , 而我们常常见到的蜉蝣都已经是成虫期了 , 所以才会觉得蜉蝣的一生十分的短暂 。
蜉蝣的一生会经历四个生长时期:幼卵阶段、稚虫阶段、亚成虫期以及成虫阶段 。

蜉蝣一般会将自己的卵产在较为温暖的湖泊或者浅底的水池中 , 因为蜉蝣对酸性环境十分的敏感 , 随后它们会通过捕食水底的藻类让自己有足够的营养度过这一时期 。
稚虫阶段的蜉蝣是它所处时间的最长的阶段 , 在这一阶段它们要在原本较为温暖的淡水湖中生存一年到三年的时间 , 并且经历二十次到四十次的蜕皮 , 而每一次的蜕皮都会让蜉蝣的形态发生变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