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为什么要探测小行星?不是为了“挖矿”,而是给我们留后路


人类为什么要探测小行星?不是为了“挖矿”,而是给我们留后路


文章图片


人类为什么要探测小行星?不是为了“挖矿”,而是给我们留后路


文章图片


人类为什么要探测小行星?不是为了“挖矿”,而是给我们留后路


文章图片


人类为什么要探测小行星?不是为了“挖矿”,而是给我们留后路


文章图片


人类为什么要探测小行星?不是为了“挖矿”,而是给我们留后路


文章图片

【人类为什么要探测小行星?不是为了“挖矿”,而是给我们留后路】
人类为什么要探测小行星?不是为了“挖矿”,而是给我们留后路


文章图片


小行星是我们太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在远古时代 , 人类祖先仰望星空 , 发现那些从天而降的流星“盛宴”时 , 就萌生出探索地球以外空间的遐想 。 直至今日 ,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 人类已经通过发射各种航天器 , 脱离地球表面 , 近距离地观测这些“流星”的起源-小行星 。 通过大量的探测活动 , 我们不但对这些小行星的形态、质量、组成、运行轨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同时对包括地球在内的太阳系众多天体(比如卫星、比如其他行星)的形成过程、如何影响地球和人类也基本做到了心中有数 。

近几十年来 , 人类发射了一连串的航天器 , 去访问那些近地小行星 , 来积极寻找太阳系的秘密 。 下面不妨带大家重新回顾一下人类“造访”小行星的历史 。
伽利略号的壮举
人类第一颗访问小行星的航天器 , 是于1989 年 10 月 18 日 , 美国宇航局发射的伽利略号航天器 , 它于1995年12 月 7 日抵达木星 , 在那里花了8年的时间去研究太阳系最大的行星以及它的诸多卫星 。 而在探测器到达木星之前 , 还顺便完成了另外的“举手之劳”任务 , 即探测小行星加斯普拉和艾达 。

1991 年 10 月 29 日 , 伽利略号探测器飞越小行星加斯普拉 , 最近距离约为1600公里 , 这是人类第一次与小行星在宇宙空间中的近距离“相遇” 。 通过探测 , 我们看到了这颗小行星表面一块神秘的平坦区域 , 通过研究 , 科学家们推测 , 这可能是加斯普拉这块小岩石之前通过某种撞击或者别的原因 , 从另外更大的小行星上脱离后留下的“伤疤” 。

1993 年 8 月 28 日 , 伽利略号飞越了已知的第一颗拥有卫星的小行星艾达 , 这颗小行星的表面呈现明显的红色外观 , 科学家推测是由于在漫长的运行过程中 , 艾达经历了强烈的“太空风化” 。
尼尔-舒梅克探测器登陆“爱神”
1996 年 2 月 17 日 , 美国NASA发射了尼尔-舒梅克探测器 , 目标是研究近地小行星爱神 。 在到达爱神之前 , 这个航天器飞越了小行星玛蒂尔德 。
玛蒂尔德位于小行星带 , 介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 轨道周期约为4.3年 。 这颗小行星自转速度缓慢(17.4 天) , 由富含碳的岩石组成 , 使该物体成为 C 型小行星 。 令科学家感到兴奋的是 , 自 45 亿年前太阳系形成以来 , 这颗小行星几乎没有变化 。

1998 年 12 月 23 日 , 尼尔-舒梅克探测器到达爱神小行星 , 在轨道上足足观察了一年多的时间 , 最终于2000年2月14日(这个日期为西方情人节 , 正好与“爱神”小行星的名称相呼应 , 天文学家也有浪漫的一面)执行轨道“插入” , 慢慢下降轨道高度 , 到2001年时在爱神星表面登陆 。
通过深入探测 , 爱神小行星的构成主要为石质材料和铁镍 , 至于它的起源 , 科学家们猜测 , 有可能是来自太阳系外的彗星在这里“死亡”、或者是小行星带中一些小天体碰撞所形成的残留物 。
卡西尼号观测马苏斯基小行星
1997年 , 由美国NASA和欧洲航天局联合研发的卡西尼号顺利发射 , 目标是对土星进行探测 。 最终在2004-2017年间 , 围绕着土星对它和它的卫星开展了近距离观察 , 对土星表面的形态、大气组成等进行了深入探测 , 并发现了土卫二表面的羽状物、泰坦星表面的甲烷湖 。 同时 , 该探测器还在泰坦星上释放了一个名为惠更斯的探测器 , 在泰坦星上工作了足足几个小时 。

虽然该任务以其在土星的发现而闻名 , 但它在 2000 年 1 月飞越小行星马苏斯基 , 也为小行星的科学研究做出了贡献 。 马苏斯基小行星的直径约为11公里 , 被归类了S型小行星 , 当时卡西尼号在距离该小行星约160万公里处 , 飞越了它 , 观察了该小行星的形面形态 , 测算了它的大小 , 同时也根据相关图像和数据估测了小行星的成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