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43万年前的一次小行星空爆事件?
研究人员在南极洲发现的奇怪矿物颗粒 。 Scott Peterson
近日一个欧洲科考队在南极洲东部地区毛德皇后地索·龙纳达山脉中发现了一些神秘的矿物颗粒 。 电子显微镜分析结果显示 , 这些颗粒不属于地球 , 但也不像是陨石 。
一般来说微陨石的形态和尘埃接近 , 但是这些颗粒有一半看上去像是多粒尘埃经过烧灼后粘连在了一起 。 研究人员发现有些颗粒表面有斑点 , 有些甚至有清晰的雪花状标记 。
颗粒直径大约在100至300微米之间 , 主要成分是橄榄石 , 以及铁尖晶石 。 把颗粒连接在一起的“黏合剂”是玻璃 。 颗粒的化学成分与CI球粒陨石接近 , 还包含有大量地壳中含量不高的镍 。
研究人员相信这些颗粒一定来自地球以外 。 但在对颗粒中的氧同位素含量进行了分析之后 , 研究人员发现它们的氧含量比一般球粒陨石高出许多 , 且重氧含量——尤其是氧18的含量非常低 , 和南极冰的氧18含量相仿 。
研究人员认为 , 这些颗粒可能是在地球大气层中形成的 , 而且形成高度相对较低 。 在它们形成的过程中 , 还曾经与南极冰发生过相互作用 。
据推测 , 这些颗粒来自一颗直径大约为100米至150米之间的小行星 。 这颗小行星于大约43万年前进入了地球大气层 , 但它并没有直接撞向地球表面 , 而是在大气层中爆炸解体 , 并化为了一团超热的陨石气体 。 这团炽热的气体以与陨石几乎一样的速度——大约每秒数公里 , 倾泻到了南极洲表面 。
小行星空爆比小行星撞击更为常见 。 1908年的通古斯大爆炸 , 以及2013年的车里雅宾斯克事件都是小行星空爆事件 。 像通古斯大爆炸这样的事件 , 因其威力较小 , 发生频率也更高 。 大约每100至10000年发生一次 。
研究人员建议 , 我们应当对小行星空爆带来的威胁加以关注 , 并研究对策 。 直径数十米至200米的小行星一旦在地球大气层中发生空爆 , 破坏力可能会不亚于其直接撞击地面 。 空爆后产生的超热陨石气体一旦到达地面 , 足以在几秒内摧毁一个方圆数百公里的大城市 。
43万年前曾经有一颗小行星化为了炽热气体 , 倾泻到了南极洲表面 。
推荐阅读
- 小行星威胁不断,天文学家:人类正被锁死在地球和太阳系
- 蛇为什么会冬眠?冬眠的蛇一动不动,人类却很羡慕!
- 500万亿吨的巨大彗星即将在2031年靠近地球,轨道无法预测
- 地球是外星文明“动物园”?八年前陨石事件,或是最好的证据
- 奥陌陌“外星飞船”谜团解开了,拥有未知动力源,困扰科学家3年
- 火山被科学家列为一级警告,比小行星还危险,可能会消灭文明
- 3亿年前的一颗“螺丝”,镶嵌在石块中,揭开一个史前的巅峰时代
- 我们正在吃恐龙?研究表明:今天的鸡鸭鹅,都是恐龙的后代
- 走失的陨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