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为什么成了导师“家仆”致死?

我认为不止是做做家务就会自杀,因为读到博士需要差不多19年,还不知什么时候毕业,这么多年不挣钱只花钱,先不说本人付出的努力,只是家庭培养的代价有多大,毕业还要找工作,还是个未知数!经济和对未来的茫然往往会让人窒息,这可能是自杀的主要原因

其他网友观点

西安交大博士杨宝德投河自杀,死在圣诞夜 。警方认定,没有证据表明自杀系刑事案件 。

我是和杨博士同一个城市的一名已经毕业的博士,听到这个新闻,除了物伤同类的伤感,还有对现在博士教育体制的很多感慨 。


博士生为什么成了导师“家仆”致死?

文章插图

杨宝德死后,其女友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杨宝德的悲剧源自“不堪博导周老师奴役” 。媒体还原了诸多细节 。周教授对杨宝德明确提及或暗示的要求包括:浇花、打扫办公室、拎包、拿水、去停车场接她、陪她逛超市、陪她去家中装窗帘等 。

以上事项,也从杨宝德与导师的聊天信息得到印证 。

无论是谁,无论是何原因,一个年轻生命的逝去,总是让人悲伤 。况且,这个年轻的生命已经读到博士,前途可谓一片光明 。


博士生为什么成了导师“家仆”致死?

文章插图

在这起悲剧中,杨博士的困境是整个现行博士教育体制的最大问题 。

我到现在还是认为,博士期间最重要的选择不是选择收获多少知识,不是选择什么样的工作,而是选择什么样的导师 。导师的学术背景和行政职务,以及他在社会上和业内的地位和关系网,很大程度上会决定一个博士的学术和工作前途 。

如果幸运的遇到一个很为学生着想的导师,利用他的学术积累为你指引方向,在关键时刻提携你一把,你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

但是,不幸的是,杨博士遇到了一个只是把他当做员工的导师 。在这样的关系里,导师不为学生的前途上心,而只是在为怎么尽可能多剥削这个廉价劳动力费神 。

杨博士自身当然有自己的问题,比如面对这样的困境时,束手无策,不甘心放弃已经拖累自己多年的痛苦的博士求学之路,没有经验利用学校和社会的监管和关注为自己谋求出路 。

【博士生为什么成了导师“家仆”致死?】但是,我很不同意作家六六的观点 。杨博士是没有义务为导师做学术之外的其他工作的 。即使他出身寒门,也不应该成为他放弃基本自尊的原因 。

希望西安交大可以通过这件事,反省自己的博士培养制度 。

希望其他高校能够加强对博士导师职责的监管 。

其他网友观点

谢邀,想想一个寒门状元在现实的围城中孤立无援、叫天不应时,谁都可能崩溃!


博士生为什么成了导师“家仆”致死?

文章插图

从西安交大给博导以不允许再招博士可窥,导师负有满满责任!也诚如知情人如说:杨宝德所遭遇是普遍存在的 。


博士生为什么成了导师“家仆”致死?

文章插图

让社会更担忧的是:学生是导师私人财物、应为之服务的奴性思维!一个年青有志的寒门学子,有满腔抱负,却无法逛脱现实的枷锁 。当青春消耗在鸡毛蒜皮中,生活与感情都受制于道貌岸然里,而且是圈内所有规则 。人性受到轧压、生活受到压制、精神受到制约 。轻生有时是唯一的顷泄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