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亲”是指君主将自己或宗室的女儿嫁给他国君主以示两国友好 , 增进关系 , 乃具有政治目的的联姻 。但为何“和亲”总是中原王朝把公主嫁给游牧民族的单于、可汗 , 而不是游牧民族的郡主嫁给中原王朝的君主?
文章图片
在传统华夷思想中 , 将中原王朝的女子嫁给其藩属国或册封国的君主或王族 , 又或者嫁给“外夷” , 有确立臣属关系的象征 。所以我们几乎见不到 , 有游牧民族的公主嫁给中原王朝的皇帝皇子 。至于另一方面 , 游牧民族接受中原“和亲” , 所求的目的并非只求与中原国家定立臣属关系 。
宏观一点看看东亚地区民族的历史 。基于气候的因素 , 中原民族 , 通过耕种的形式充实自己 , 至于北方游牧民族则要逐水而居 , 四野为家 , 到处游走来“获取”资源来充实自己 , 这种生活方式 , 他们一旦“南侵” , 也就是从中原地区“获取”他们所必需的一些物资 , 比如粮食、绢帛等 , 从农耕民族看来 , 这显然是掠夺财物 。
据了解 , 游牧民族如果发展到某个阶段时 , 如果只单靠马牛羊驼与中原地区进行和平贸易 , 占不到便宜之余 , 日子会越过越穷 。一旦挨不下去时 , 就只好再聚集 , 南下中原抢掠 。从战国时期开始 , 北方匈奴南侵不断 , 他们组成小规模的队伍 , 在秦国、燕国、赵国等的边境地带抢掠 , 主要就是为了获取日常生活必需的物资 。
文章图片
当中原诸侯国不断地反击 , 并修筑长城后 , 匈奴组织的小规模军事行动 , 能够获得的物资越来越少 。尤其是长城系防御方式 , 能够防御和限制游牧民族小规模、分散式、日常化进入农耕地区抢掠行动 。但是 , 先秦时期“初阶长城”其实不够高 , 也不稳固 , 每当游牧民族大规模南侵时 , 他们会拆毁长城 , 打开缺口 , 进入中原农耕地区 , 所以 , 的确难以有效阻止他们的行动 。而今他们一旦要南下抢掠 , 就要组织规模比较大的军事行动 , 武装需要万人以上的规模 。
对于中原王朝来说 , 与游牧民族正面会战 , 未必一定会处于下风 。不过 , 要在几千公里的长城沿线 , 也就是在传统农耕与游牧分界线上处处驻军 , 防御日常化的小规模劫掠 , 成本太高 。每当中原王朝的实力比较强大时 , 就会主动出击 , 又或者正面迎战 , 只要能够取得一次大规模的胜利 , 就会大大打击人口相对较少的游牧民族 , 换来几年的边境安定 。
相反 , 当中原王朝实力不足 , 无法通过正面决战击败游牧民族大规模军事入侵时 , 就只能采取其他办法 , 来为自己争取时间 。其中“和亲”就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办法 。换言之 , 就是打得过就不留情面去打 , 打不过就“和亲” 。
而游牧民族政权为何愿意接受和亲?他们当然也知道这是中原王朝的缓兵之计 , 但在“和亲”的过程中 , 中原王朝会以“赏赐”和亲的公主为名 , 按照既定时间 , 稳定地给予游牧民族政权的最高统治者大批财物 。
文章图片
然而 , 在公主嫁到去游牧民族时 , 皇帝会赐予大量的财宝作为嫁妆 。这笔收入 , 对于中原地区的贵族来说可能并不算很多 , 但对游牧民族来说 , 却相当可观 。更何况 , 在公主远嫁异国他乡 , 某程度上是为了国家的和平自我牺牲 , 皇帝会格外赏赐更多财物 。在和亲后 , 中原王朝还要经常派遣使者探望 , 每次均携带一定数额的财物 。在汉代 , 官方至少每年一次探望和亲公主 , 名义上“赏赐”给公主的财物 , 绝大多数最终都归属于游牧民族的最高统治者 。
也就是说 , “和亲”的主要意义在于 , 通过一个相对比较委婉的方式 , 由中原王朝“定期”给予游牧民族最高统治者一笔财物收入 , 既满足游牧民族的财物要求 , 又能保全中原王朝的面子 。和亲只是表面 , 本质是财物 。游牧民族首领真正看重的 , 自然也不是公主本人 。
推荐阅读
- 马家窑回声|“马家窑回声”陶瓷艺术作品展在荷兰举办
- 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萌宠”宝贝受欢迎
- 长尾红河龙|尾巴超长,云南发现2.44亿年前“长尾红河龙”化石
- 博物馆|走进博物馆——“变身”文创产品的大英博物馆“镇馆之宝”
- 博物院|“共饮一江水——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在福建博物院开展
- 考古|动物考古揭秘:“良渚人”爱吃什么肉?
- 台湾|“两岸一家亲”的真情写照
- 陵墓|埃及卢克索:帝王谷里“炫彩”的法老陵墓
- 歼10|“我们一定要有很好的飞机”他为歼-10付出一生心血!
- 两弹一星|我和我的“两弹一星”父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