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老板投放6000万尾鲢鳙,鱼群集体失踪,10年后年入3000万( 三 )



小湾库区的水深达200~300多米 , 168米深处的水温依然适宜鲢鳙的生存 。 所以 , 要想把2008年投入的鲢鳙重新捕回来 , 就必须改变捕捞方式 , 通过“赶鱼”的方式把鱼群转移到水位较浅的水域 。

为此 , 余建波决定采用“赶、拦、刺、张”的联合捕鱼法 , 还自制了规格更大的巨型渔网 , 网宽1500米 , 网深90米 , 能将整个江面横向拦截 , 从而起到包围鱼群的效果 。

同时 , 江面上还布置了15道网列 , 每列均和大型张网的网口连接 。 如此一来 , 水面就被分割成了若干区域 , 便于捕捞队员对鲢鳙实施驱赶 。

根据联合捕鱼法 , 捕捞队再次下网捕鱼 , 终于在2013年的3月15日 , 小湾水库的鲢鳙成功出水!


在收网时 , 网中的鲢鳙密密麻麻 , 在水面激烈翻腾 , 顿时水花四溅 , 响声震耳欲聋 。 据渔民目测 , 这批鲢鳙的重量非同小可 , 而试磅的结果也确实让众人大吃一惊 , 竟然达到了480多吨!

养鱼成功 , 投身公益事实证明:小湾库区内不仅有鱼 , 而且鱼还不少 , 澜沧江“人放天养”的渔业模式是可行的 。
让何杰秋发愁的是 , 捕鱼的问题解决了 , 接下来又该如何快速打开销路呢?
就在首网鱼出水后不久(2013年5月) , 云南腾冲一位名叫何元树的收购商专门找上门来 , 一口气就订下了50吨的大订单 。 何元树表示 , 在库区内养出的鱼品质非常好 , 先打算预定50吨 , 建一个野生鱼的餐馆 。 何杰秋、何元树两人一拍即合 , 随即签订了合作协议 , 成为了水库鱼的生意合伙人 。

经过几年布局 , 何杰秋在全国建立了多家市场 , 每个市场选定一个经销商 , 负责分销小湾库区里的优质鲢鳙 。 2018年 , 库区鲢鳙的生产能力已达到2500吨以上 , 综合年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 。


不仅如此 , 何杰秋还展示出了中国企业家的责任与担当 。

在中缅合作的社会公益项目中 , 他累计投入1亿多元 , 承包30万亩地 , 修路架桥 , 推广种植香蕉、菠萝等经济作物 , 帮助6000多名贫困人口参与就业 。 他还把养出的鱼卖到缅甸市场 , 为促进中缅两国渔、农互助做出了杰出贡献 。
总结在澜沧江小湾库区养鱼10年 , 何杰秋展示出了中国企业家顽强拼搏、敢于奋斗的精神 , 在三年未捕到一条鱼的情况下 , 依然选择不放弃 。 同时 , 他又积极投身公益 , 承担社会责任 , 这一点同样值得敬佩 。
【2008年,老板投放6000万尾鲢鳙,鱼群集体失踪,10年后年入3000万】从养鱼、捕鱼到卖鱼 , 小湾水库呈现了一条崭新的生态之路 。 只要能坚守初心、坚持探索 , 消失的鱼群终能带来丰厚的回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