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我们为了“气泡音”有多努力


你不知道我们为了“气泡音”有多努力


文章图片


你不知道我们为了“气泡音”有多努力


文章图片


你不知道我们为了“气泡音”有多努力


文章图片


你不知道我们为了“气泡音”有多努力


文章图片


天气渐暖 , 春日为我们带来明媚花开 , 也为小动物们带去盎然生机 。
比如 , 小蝌蚪们就在悄悄长出小腿儿 , 慢慢变成一只懂事的蛙!


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而夏天来临后 , 那些我们熟悉的“呱呱”声 , 就会变成永不疲倦的大合唱 。 这可不是毫无意义的聒噪 , 而是蛙类的独有语言 , 更是重要的个体间识别和通讯联络手段 。

蛙类的繁殖季一般集中于春末夏初 , 在这个时期内 , 雄蛙会为了求偶而进行规律的鸣叫(也有极少数种类是雌蛙主动鸣叫) 。 与人类张嘴说话截然不同 , 蛙类鸣叫时嘴巴是闭合的 , 它们的发音器官为两片声带 , 分居于喉门软骨上方左右 。 许多种类的雄蛙咽部 , 还具有明显的声囊 , 膨胀后就像一个共鸣腔 , 声带所发的声音在此产生共鸣 , 起到了放大器的效果 , 不仅使蛙鸣更加雄伟洪亮 , 而且传播角度更广 。
福建大头蛙(Limnonectes fujianensis)鸣叫时 , 身边水波的震荡清晰可见 , 图源见水印其他动物也有类似的做法 , 例如东南亚的长鼻猴 , 雄性的巨大鼻腔可以发出更大的声音 , 以此炫耀个体优势 , 吸引雌性 。

长鼻猴的面孔颇具喜感 , 令人过目不忘 , 图源:Wikipedia
你知道吗?非常多的动物选择鸣叫的方式来传递信息 , 特别是求偶过程中 。 以鸟类为例 , 雌鸟也是更青睐鸣叫频率较低的雄鸟 。 通常 , 低沉的鸣叫意味着雄性个体更大、体质更好、更有繁殖优质后代的能力 。 蛙鸣的发声频谱较广 , 那充满辨识度的专属声调各不相同 。 有的宛如鸡鸣 , 田鸡一词也正是由此而来;有的叫声雄浑如牛 , 美国牛蛙(Rana catesbeiana)就是典型的例子;而一些体型较小的种类 , 例如树蛙属(Rhacophorus) , 蛙鸣声则较为清脆 , 甚至与鸟叫虫鸣相似 。

仙琴蛙(Nidirana daunchina)会在自己挖掘的洞中鸣叫 , 如仙人抚琴一般悦耳 , 而且声音跟洞穴结构有一定关系 , 雌蛙会根据声音质量来选择配偶 。 图源:《峨眉山两栖爬行动物纪行》华中农业大学
你知道吗?体型最大的非洲巨蛙(Conraua goliath)反而不叫 , 因为它们没有声带 , 只能靠气流发出啸声 。 即使是小小一片池塘 , 其中包含的生物品种和数量也是非常丰富的 。 不同种类的蛙叫虫鸣 , 构成了一首喧闹无章的交响曲 。 从雌蛙的角度来看 , 它们自有办法在一片嘈杂的环境背景噪音中 , 精准识别来自同种类雄蛙的鸣叫 。 首先 , 蛙鸣的主频和声强均显著高于环境背景噪音 , 噪音不会对其产生掩蔽作用 。 这也是蛙鸣热闹喧嚣 , 在夏夜中独树一帜的原因 。 其次 , 蛙类膨胀的肺部能抑制鼓膜对噪音的敏感性 , 使得特定频段的配偶声音更加清晰 。


激光测振仪揭示了蛙类如何用肺部滤过噪音 , 使自己听得更清楚——它们的肺部充气膨胀后 , 鼓膜对特定频率范围内声音的反应随之减少 , 也就是抑制振动 , 从而消除不需要的噪音 。 图源:《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你知道吗?类似的筛选增强机制也出现在人类的助听器、人工耳蜗上 。 蛙鸣因品种分类、个体大小而存在显著区别 , 甚至存在一定的“方言”特性——即使是同一品种的蛙 , 如果居于环境特征区别较大的属地 , 它们的蛙鸣也会有所不同 , 就好比人类的方言现象 。 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一些居于河流溪岸附近的蛙类 , 如湍蛙属等 , 处在永不停歇的水流下 , 巨大的环境噪音使得依靠叫声交流近乎失效 , 以至于它们干脆放弃传统的蛙鸣 , 而是演化出了使用超声进行交流的能力 。 为了牢牢吸附住自身 , 湍蛙演化出了宽大的脚蹼 , 脚趾末端膨大成圆形吸盘 。 图源:《四川动物》黄耀华摄除了充当音响 , 一些蛙类的声囊还有特殊作用 。 例如达尔文蛙(Rhinoderma darwinii) , 待蛙卵孵化成会游动的小蝌蚪之后 , 守候在一旁的雄蛙会将小蝌蚪吞入声囊中 , 等它们安全度过蝌蚪这一发育阶段 , 再将成型的幼蛙从口中吐出 , 任其自由生长 。 两栖爬行动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 作为初级/次级捕食者的蛙类 , 对于维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发挥着重要作用 , 也具有较大的生态指示意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