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鱼体发涩怎么办?

放漂白粉消毒下 , 注意浓度 。

其他网友观点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春天鱼儿刚开始活动 , 经过冬天长时间不进食导致亲体瘦弱 , 鱼身上的粘液本身就是鱼儿的体液 , 这时候鱼儿自我吸收 , 保持体能 , 是正常现象 , 不用惊慌 , 等到鱼儿开始大量进食 , 身体有足够的力量 , 这种现象就会消失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谢谢!

其他网友观点

1. 早春鱼类体质问题

“早春鱼的体质比较弱” , 但是为什么弱 , 弱在哪里?这是一个需要深入分析并且弄明白的问题 。“一年之计在于春” , 早春工作完备与否 ,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上半年养殖效益的高低!

【早春鱼体发涩怎么办?】早春时节 , 养殖鱼类从越冬状态渐渐的复苏 , 这是与外界环境 , 尤其是水温和气温密切相关的 。处于复苏阶段的鱼体 , 整体上非常的脆弱 , 也异常的敏感 。操作或应对不当 , 都会出现大的问题 。

1.1. 消化系统

鱼类肠道功能和活力的恢复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 。鱼类的采食欲望和它的消化功能并不匹配 , 是错位的 。其中肠道的蠕动能力非常的差 , 食物和粪便的推进异常的困难 , 甚至能在肛门附近严重的堆积 。肠道内环境的菌群也随时会发生剧烈的变化 , 当水温不断上升靠近18-19℃的时候 , 肠道内部必然会出现一系列的炎症反应 。这是因为肠道内部的条件致病菌和有害菌从这个点开始变得活跃 , 并且分泌的大量的外毒素 , 其结果是破坏肠道的功能和内环境的稳定 , 甚至引起严重的细菌性败血症 。

因为鱼的食欲和肠道的实际承受能力的错位 , 在早春阶段贸然的根据鱼的采食情况 , 加大投喂量无异于玩火 。教训最深刻的要数无鳞鱼 , 比如叉尾和黄颡 。每年叉尾发生最严重的死亡事件往往就出现在早春阶段 。常规的吃食性鱼类(比如草鱼)也不能例外 , 如果从早春一开始 , 就让鱼的肠道受到急性或者慢性的损伤 , 那么在后期养殖过程中长势、料比以及抗病能力都会大打折扣 。所以早春阶段鱼类肠道方面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及时的清理、养护以及配合有效的饲料投喂管理 。

1.2. 肝胰脏(代谢系统)

肝(胰)脏是鱼类代谢的核心器官 , 它的活力和工作状态与温度也息息相关 。

在早春 , 鱼类的肝(胰)脏活力和肠道一样低下 , 其中的一个表现就是胆汁的分泌 。

我们知道:胆汁是维持肠道酸碱平衡 , 菌群平衡以及消化能力的一个重要参与者 。在生产实践中 , 只要留心就可以发现 , 在饲料投喂达到正常值之前鱼体的胆汁都是比较稀少的 , 甚至会有胆囊完全干瘪的现象 。如果肝脏不能配合肠道产生足够的有效的胆汁 , 那么投喂再多的饲料 , 其消化吸收能力都是要大打折扣的 , 同时肠道也会更加的脆弱 , 更加容易出现大的危机 。鱼类的肝胰脏和肾脏还参与到血液的生成再造 , 这是维持鱼体生命的动力和源泉 。

对于早春阶段的肝胰脏而言 , 最重要的就是打通各个代谢环节的通路 。养殖户要做的就是做足内服工作 , 促进鱼体代谢的通畅 。

1.3. 急慢性细菌感染

在鱼体整体非常虚弱的情况下 , 尤其容易受到细菌和寄生虫的感染 。而这一阶段 , 任何全身性的感染 , 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鱼体各个器官(比如肝、肾、肠)的缓慢恢复过程会因为感染和炎症而严重阻断 , 最终导致鱼体体质水平急速下降 。早春有些养殖户的鱼体体质不升反降并且在很长时间内无法有效恢复 , 正是基于此 。

所以在这一阶段 , 养殖户要做的另一项工作就是要减少乃至避免细菌的感染和扩散 。

1.4. 血液问题

血液是鱼类生命和活力的源泉 , 需要注意的是:在开春时节血液通常都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鱼类的体色以及体表粘液 , 直接与血液相关 。常见的充血、溶血和脱粘都代表着严重的血液问题 。对于越冬鱼来说 , 血液问题通常集中在两个方面 。第一便是血液中血脂的含量 。血脂在高温时节并不时问题 , 主要影响的是鱼的抗应激能力以及运输 。但在低温时节 , 偏高的血脂通常是致命的 , 因为它能够降低血液在毛细血管中的通过性 , 间接增大心脏的压力引发心衰 。

鱼类体色苍白 , 体表粘液稀薄就是明证(粘液稀薄水霉和寄生虫就容易着生) 。叉尾、黄颡在开春阶段的暴死 , 最直接的原因也来源于此 。草鱼和其他海淡水养殖鱼类感染寄生虫(尤其是小瓜虫)也是基于同样的道理 。第二点就是血液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来源包括细菌感染导致的溶血以及细菌毒素问题 , 以及鱼体排泄机能低下时代谢废物的累积 。

总之 , 血不清 , 鱼不宁 。

2. 应对方略

面对早春鱼类体质的问题 , 在养殖实践中很多养殖户并不知道具体该怎样去做 , 或者虽然有意识的采取措施 , 但是因为不够系统而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早春时节外环境多变甚至剧变 , 病虫害也繁杂多样 , 如果鱼体不能得到系统的调理 , 就只能被动地承受各种困境和风险(败血、水霉、小瓜虫等) 。那么应该如何去做呢?

2.1. 第一 , 清理肠道

随着气温的回升 , 当水温达到17℃的时候就需要着手通过内服特异性的抗生素来压制肠道内部在整个越冬阶段所积累下来的微生物群落 。不论鱼的状况好坏 , 这一处理都是非常必要的 , 因为当水温继续上升到18、19℃时鱼体肠道里面的微生物菌群就会发生紊乱 。如果提早进行干预 , 这个问题就会很小 。

2.2. 第二 , 优肠护肠

肠道微生物在经过压制清理之后 , 还需要及时的内服益生菌进行菌群的优化 。鉴于肠道的蠕动和消化能力很差 , 所以最好还要补充一些消化酶、益生元以及肠道能量物质 。肠道的养护和改善过程是缓慢的 , 所以需要耐心和坚持 。

如果能够将有益微生态制剂和中草药交替使用 , 效果会更好 。

2.3. 第三 , 促进代谢

在肠道相对稳定之后 , 鱼体的瓶颈问题就出在肝胰脏上面 。促进代谢 , 需要先解毒、降低血脂、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等 。在这一阶段即便鱼的食欲旺盛也没有必要提高投喂量 , 不然只会适得其反 。

促进代谢不单是保肝 , 其根本在于让鱼体的各个器官组织的机能协调 , 短板得到弥补 。“促进代谢”贯穿了早春鱼体调理工作的整个过程 。

2.4. 第四 , 整体抗菌

在消化系统和代谢系统得到改善的情况下 , 我们还要对鱼体进行整体的抗菌抑菌处理 。为什么出血病、败血症容易发作?为什么保肝成效惨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鱼体内环境同样存在着菌群也同样面临着菌群失调 。我们要明白一点:有时候使用抗生素 , 间接目的也是为了保肝!

如果在水温达到19℃时能够把这一步工作完成 , 那么早春鱼病问题就变得相对可控了 。

2.5. 第五 , 养肠护肝

肠道与肝脏是不可分割的一体两面 , 养肠的结果是为了护肝 , 护肝的一大目的就是为了养肠 。在早春这一特殊阶段 , 养肠和护肝 , 要加大力度 , 更要合起来做 。比如:上午一餐 , 加紧肠道调理 , 下午一餐 , 注重肝脏养护 。在做到这一步之后 , 剩下的就是有条不紊的坚持 。

2.6. 第六 , 应急措施

最大的挑战莫过于气温冲高之后的断崖式下跌 。水温会跟随气温同步下跌 , 一方面造成水体的紊乱 , 另一方面会导致鱼体肠道和肝脏的严重受损 。所以 , 在气温彻底稳定回升之前 , 除了不能盲目的加大投喂量 , 还要在冷空气到来之前的2到3天 , 加紧、加大调理促进代谢 , 护好肠道 。如果在海淡水集约化养殖过程中出现小瓜虫问题 , 请重复以上操作 , 努力“疏、解” , 可以让损失大大降低 。

3. 黄金生长期

早春我们做鱼体体质的调理 , 其实是在和时间赛跑 。一方面要快速果断的消减鱼病危机 , 另一方面 , 就是迎接并抓住一年中最能让我们赚钱的时机---鱼类“黄金生长期” 。

3.1. 时间节点

鱼类的黄金生长期是指:水温从19℃开始稳步上升直到雨季来临之前 , 时长大概有一个月的这一时段(在华南地区通常是北风转南风的端午节之前 , 华中与华东地区要推迟一些) 。黄金生长期 , 要看天时 , 更要看鱼体本身!如果鱼体的各项脏器及其代谢功能不能及时调整到优良的状态 , 那么也只能眼睁睁的错过 。

3.2. 优势特点

黄金生长期处在万物复苏的大背景之下 , 水温随气温而稳步升高 , 鱼体各项机能在得到恢复之后就会迅速进入良性循环 。具体表现为:鱼类采食旺盛 , 生长迅速 , 同时料比非常低(以网箱黄颡为例 , 一斤料一斤鱼) 。需要补充的是:在这一阶段料比低下 , 并不是由于越冬鱼瘦身之后的补偿性生长 。

如果能够加强鱼体体质的管控 , 并且保证溶氧以及水质的情况下 , 黄金生长期可以延续到水温达到30℃左右的时节 。在工厂化养殖过程中 , 首先将鱼体体质调整到位 , 然后控制好水温、溶氧以及水质 , 鱼类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回报率远远超过预期 。

3.3. 注意事项

端正心态 , 张弛有度 。调理保健 , 及时减速 。

改变观念 , 摒弃杀虫 。严防缺氧 , 避免失控 。


早春鱼体发涩怎么办?

文章插图
早春鱼体发涩怎么办?

文章插图
早春鱼体发涩怎么办?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