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密度名词解释
【建筑密度名词解释】建筑密度指在一定范围内,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与占用地面积的比例(%),是指建筑物的覆盖率,具体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
建筑密度是指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规划建设用地面积 。比如一块地为10000平方米,其中建筑底层面积3000平方米,这块用地的建筑密度就是3000/10000=30% 。建筑密度一般不会超过40%-50%,用地中还需要留出部分面积用作道路、绿化、广场、停车场等 。
建筑密度与建筑容积率考量的对象不同,相对于同一建筑地块,建筑密度的考量对象是建筑物的面积占用率,建筑容积率的考量对象是建筑物的使用空间 。
推荐阅读
- 住宅建筑面积包括什么
- 装修垃圾属于哪类垃圾
-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 甘肃建筑八大员报名需要的材料
-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专升本
- 欧洲有什么建筑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 灰质的名词解释
- 梁思成有哪些建筑设计作品
- 澳大利亚的建筑特点
- 故宫建筑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