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原作者文人相爱
《增广贤文》有句话:滴水之恩 , 当涌泉相报 。 意思是在最困难的时候即使受人一点小小的恩惠以后也应当加倍(在行动上)报答 。 一直以来 , 国人崇尚见义勇为 , 助人为乐之义举;鄙薄见利忘义 , 忘恩负义之恶行 。 教人向善 , 讲“善有善报” 。 在上世纪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 , 我们很多的老一代革命先辈走上革命道路 , 在最困难或者遇到生命危险的时候 , 就得到很多人民群众的帮助 , 后来革命成功了 , 即使是身居高位 , 但依然念念不忘这些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 , 想方设法去寻找他 , 报答他 , 今天 , 我们介绍一位副国级领导干部陈丕显寻找恩人的事迹 。
1984年4月 , 正值清明节期间 , 时任高级干部的陈丕显 , 来到自己五十的前战斗和工作过的革命根据地赣南瑞金、于都一带视察工作 。 他此行的目的有二个 , 一是祭拜当年突围时壮烈牺牲的多位上司和战友 , 二是寻找自己的救命恩人 。
这是一个天朗气清 , 惠风和畅的春天 , 天气晴朗 , 春风拂面 , 乍暖还凉 , 陈丕显身穿普通的衣服 , 轻车简从地踏上阔别了整整半个世纪的红色革命根据地——江西赣南瑞金、于都一带 , 坐在车上的陈丕显 , 透过挡风玻璃 , 眺望着群山延绵 , 峰峦叠翠的远处 , 沿着起伏曲折、颠簸不堪的S型环山小路穿梭在低缓的山谷之间满眼青绿遮挡着透过的阳光 , 他神情严肃地凝神着公路两旁匆匆而过的青青树木 , 不禁心头一阵阵激动 。 他是多么熟悉这块土地啊 , 五十年前的往事历历在目 , 一起涌入了记忆的海洋……
1934年深秋 , 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 主力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离开根据地 , 开启了艰苦卓绝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之路 。 当时 , 担任儿童局书记陈丕显 , 由于需要做地方工作 , 被上级点名留守中央苏区坚持游击斗争 , 这一年 , 他只有19岁 , 被上级领导们亲切地称为“红小鬼” 。
当时 , 为掩护主力红军顺利战略转移 , 牵制敌人的力量 , 减轻长征途中红军的军事压力 , 上级决定留守一支一万六千多人的红军部队 。 然而 , 主力红军长征前脚刚走 , 进攻苏区的数十万敌军 , 还有返乡团等武装 , 从北、东两路向中央苏区紧缩 , 先以集团兵力迅速占领苏区各县城和交通要道 , 继续以堡垒封锁政策将苏区分割为许多小块 , 企图将留下的红军包围在狭小地区 。
眼看苏区形势继续恶化 , 敌人步步紧逼 。 红军缺粮少药 , 物资匮乏 , 弹药不足 , 通讯中断 , 如不迅速突围 , 有可能全军覆没 。 当时 , 中央分局和办事处立即召开紧急会议进行部署 , 决定将被围困在于都南部的近万名红军和地方工作人员 , 分成9路分散突围 。 9路中有3路比较顺利地突破重围 , 另外六路都遭围追堵截 , 或者死伤 , 或被打散 。
根据上级决定 , 陈丕显跟随突围的一路是中央分局、办事处 , 赣南省机关、独立团中央“工农剧社”、报社等二千余人 , 由书记阮啸仙、省军区司令员蔡会文、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刘伯坚、办事处副主任梁柏台率领 , 决定向赣粤边进军 。
【留守“红小鬼”后成副国级,寻找救命恩人得知其全家遇难嚎啕大哭】
当时 , 已经是省级领导的陈丕显在突围前夕 , 他指挥军民埋藏掉一些多余的或损坏的枪支 , 还有一些没有炮弹的迫击炮 。 对无线电报机和发电机 , 有的拆散埋藏 , 有的扔到河里深水潭中 。 同时处理掉多余的用品 , 其中一部分送给当地的群众 , 目的是不要留给入侵的敌人 。
推荐阅读
- 农妇苦等丈夫64年,穿红嫁衣下葬,死后15年孙子找到爷爷泣不成声
- 95年东莞殡仪馆18岁\女尸\离奇复活,11年后成大画家,回来报恩
- 哥伦比亚妇女发现一只鬼鸟在晒太阳,还鬼魅般怪叫,吓坏了
- 陈靖熊:他是特务,也是土匪,潜伏十年做农民,还娶了女特务
- 与恩人妻子私会10多年,跟亲生女儿决裂,婚后让恩人孩子随他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