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与互动——新疆烽燧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意味着什么?


摩擦与互动——新疆烽燧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意味着什么?


文章图片


摩擦与互动——新疆烽燧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意味着什么?


文章图片


摩擦与互动——新疆烽燧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意味着什么?


文章图片


摩擦与互动——新疆烽燧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意味着什么?


文章图片


摩擦与互动——新疆烽燧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意味着什么?


文章图片


摩擦与互动——新疆烽燧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意味着什么?


文章图片


摩擦与互动——新疆烽燧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意味着什么?


文章图片


摩擦与互动——新疆烽燧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意味着什么?


2022年3月31日 , 国家文物局公布“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最终评审结果: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入选 。
自年初宣布入选名单以来 , 央视频道、自媒体等平台的多次宣传无一不在告知我们:烽燧作为国家记忆的一部分极其重要 。
但除去最近各大媒体宣传的部分 , 你真的了解此次发现的重要性吗?
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意味着什么?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始于1990年 , 由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物报社和中国考古学会举办 , 每年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当年重大的考古发现 , 迄今为止已举办32届 , 被称为“考古界的奥斯卡” 。
自评选伊始 , 新疆已经有11项重大发现入选:
每一项都带领我们了解到不同于以往书中描写的新疆 , 每一处遗存都带领我们一览历史长河中新疆别样的新姿态 。
关于烽燧
随着四月的悄然而至 , 新疆人民逐步迎来了2022年的春天 , 而位于孔雀河河畔的克亚克库都克烽燧亦迎来了挥别当年驻守烽人后的又一年春日 , 而自2019年至今的考古发掘成果也逐步揭开了深埋于沙土之间的历史 。
随着2022年的春风 , 借着烽燧遗址入选“十大”的机会 , 以考古发掘成果再结合历史背景 , 我们得以一览1200年前在此处拼搏、生活过的烽人日常图景 。
新疆境内已公布的长城资源有200余处 ,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是其中之一 。
有别于一般印象中的长城 , 烽燧作为古代的报警、通信系统 , 通常同长城并存 , 而在新疆地区 , 它往往单独于长城存在 。
因此 , 不难理解周幽王为博褒姒(bāo sì)一笑“疯狂”点烽火戏弄诸侯的后果为何如此严峻 。
关于孔雀河流域沿线烽燧建设
早在汉通西域时 , “北道”(即“大碛路” , 又称“白龙堆道”)已成为中原与西域互通时的必经之路——从敦煌出发 , 沿古代疏勒河向西到楼兰 , 从古盐泽地区(今罗布泊)沿着孔雀河河道到焉耆 。

烽燧作为当年划分统治区域边界的方式 , 汉晋时期便在孔雀河流域建设了一批烽火台 。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所在的孔雀河沿线警烽线路 , 即为防止吐蕃沿“楼兰路”偷袭焉耆镇 , 唐王朝在镇东的孔雀河一线组织修筑的各级军事设施 , 完善了焉耆镇东境军事防线 。
调查发现 , 焉耆镇防御体系分为西、中、东三线 , 西线防守的是来自巴音布鲁克草原的突厥 , 中线是连接两大都护府的交通干道 。
7世纪中叶 , 吐蕃占领了青海西部 , 东线的“楼兰路”从后方逐渐演变为唐与吐蕃争夺的前沿阵地 , 此道无任何天险可依 , 在沿途设置不同性质、不同级别军事机构 , 派驻镇兵进行戍守 , 构成立体式防御体系 , 成为了防备吐蕃对焉耆镇偷袭最有效的方式 。 (节选自微信公众号“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
▲截图|CCTV10科教频道《探索·发现》纪录片《沙丘下的宝藏》
“唐代 , 中央政权对西域的管理大为加强 ,
先后设置安西大都护府和北庭大都护府 , 统辖天山南北 。
于阗王国自称唐朝宗属 , 随唐朝国姓李 。 ”

推荐阅读